中国有多少麻风村,麻风村的悲惨生活图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中国有多少麻风村?麻风病康复村在各个省份都有(比如广东、湖南、广西、海南等待),只是大部分都是在偏远的山区,没有人知道而已。 版权所有: 雅安宝兴茫茫群山深处,隐藏着一个9个人的村落 原文: 这可能是全四川人口最少的一个村,现仅剩9人。健康村隐

  中国有多少麻风村?麻风病康复村在各个省份都有(比如广东、湖南、广西、海南等待),只是大部分都是在偏远的山区,没有人知道而已。 版权所有:

  雅安宝兴茫茫群山深处,隐藏着一个9个人的村落—— 原文:

  这可能是全四川人口最少的一个村,现仅剩9人。健康村隐藏在四川雅安宝兴县茫茫群山深处,几座大山环抱,几乎不为外人所知。 原文:

  7月2日,跟随送生活物资的宝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华西都市报记者第一次走进密林深处的特殊村落。淅淅细雨中,偶有惊恐的小松鼠跑进湿湿的草丛,耳边的猴啼虫鸣,眼前的一切,就像隐秘世界的“桃花源”。麻风村的悲惨生活图:
 

原文:

中国有多少麻风村,麻风村的悲惨生活图

摘自:

  60多年前,当地发现麻风病例,一群人为了大众的健康,来到这个群山环抱的沟里扎根繁衍。几十年过去了,健康村已发展到第三代,更多的人已经走出大山。或许,再过十年,“麻风村民”这个群体就会消失。 原文:

  定 居 原文:

  种种田发发呆 原文:

  这里乍看 如世外桃源 版权所有:

  “以前进山都靠走,但现在通了条水泥路,省力多了。”宝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王良海告诉记者说。

版权所有:

  王良海是对口联系健康村工作人员,已和村民打交道整整15年。“走到山口,我闭眼都能走进去。”王良海说,村子坐落在原始森林中的一个山沟里,人迹罕至,没有他带路,外人几乎是不可能找到这个村子。 原文:

  该村位于永富乡木爪沟,当地人几十年来都习惯叫“麻风村”,一般不去那里。 版权所有:

  宝兴县城开车到沟口,只有30公里,去的路狭窄、颠簸,越野车开了1个半小时。到沟口后,一个陡坡直上,就是进村的唯一通道。小水泥路没修好之前,王良海等人每次进村,都只有徒步爬山,要1个小时。

原文:

  穿过树林,翻上一个高坎,地势豁然开朗,在一块四面环山的空地上,出现了几间房子。 摘自:

  高山、流水、竹林、菜地,形成一幅绝美的田园图画,让这里隐居的人越发显得神秘。王良海说,自己都喜欢来这里,看上去就像世外桃源。 版权所有:

中国有多少麻风村,麻风村的悲惨生活图

摘自:

  为健康而建村

原文:

  垒石定居 最多时百人

版权所有: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它的形成历史有些特殊。 摘自:

  上世纪50年代,宝兴发现了麻风病例。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而当时的医疗条件简陋,防治手段缺乏,一旦发现就将病人送去偏远深山,用地理隔离的办法保证更多人的健康。 原文:

  据宝兴县《县志》记载:1951年在县内发现麻风病人后,政府先把患病人员隔离起来,并让他们安心养病。

原文:

  于是,几乎与世隔绝的木爪沟迎来了一个个特殊的村民,在政府相关的帮助下,在这里生存繁衍。80多岁的周银秀是目前村里最年长的,她是村里第一代,上世纪50年代就到了这里。当年,他们就地取材,用石头垒起房子,开垦坡地。这个村最热闹的时候,全村人口100多人。 原文:

  50多年过去了,这里早已解除隔离,尤其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已经完全健康,不少人都走了出去。随着老人一个个过世,村里的人丁一年年减少,如今仅仅剩下9位村民。 版权所有:

  相 处

摘自:

  贫困疾病 媳妇不辞而别

版权所有:

  这个9人的小型群体,有3位太婆、1位大爷、3位中年人和2个女孩,女孩分别是22岁和14岁,家庭格局是“2+3+4”。

  46岁的第二代杨光能,是周应秀的儿子。他和50多岁的彭邦荣、30多岁的彭业,组成了村子的核心劳动力,砍柴之类重活由三人来干。杨光能还有一辆摩托车和手机,由他负责和外边的王良海联系,告知下次需要带哪些必需品。 摘自:

  王真香和儿子彭永强带着彭佳(化名)组成一家,彭佳是村里目前唯一的第三代。1998年,彭永强外出打工与一女孩结婚,但一直不敢带回家,直到生小孩的那个月,将媳妇带回家。因为健康村的贫困和疾病,后来媳妇不辞而别。 摘自:

  虽然几十年过去,这个麻风病村早已走向了健康,但一种歧视仍真实存在。

版权所有:

  而在村里,内部歧视也存在,健康的人嫌弃身体有残疾的第一代。

原文:

  有一次,王良海进村后,看到杨光能的父亲在大声骂赖德兴(已过世)是“梭老二”(四川方言,蛇)。因为杨父可以正常走路,而赖因病留下残疾,只能爬着走。站着走的骂爬着走的是蛇,王良海当场发怒了:“你说话注意点!你们自己人不能歧视自己人!”

摘自:

  出 走

版权所有:

  外出打工 几个月挣百元

原文:

  如何让他们走出大山,回归普通社会,这是王良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版权所有:

  因为几十年封闭原始的大山生活,健康村除了送出去读书的第三代,几乎都不识字。几位壮劳力外出打工遇挫折后,干脆现在留在村里“啃”王大哥了。

原文:

  村民每天的生活重复和单调:坐在屋前,发呆,看大山,偶尔遛遛弯,下雨的时候在屋里看电视。同行的摄影记者说:坐在村里时,感觉时间是停滞的。 版权所有:

  杨光能没有技能,又不识字,就到雅安城里踏三轮车,他是第一个走出村子去谋生的人。 版权所有:

  没几个月,他就回来了,只挣了100多块钱。“人太老实,几乎不知道外面世界啥样子。人家踏三轮车从西门到彩虹桥收3块钱,而他跑一趟,乘客给1块钱,他也拉,老被人欺负。”王良海叹息着说。

摘自:

  彭业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在灵关镇打小工,干了一年却没拿到工钱。老板算计他说,吃住都要钱,一天工钱5元,吃和住扣掉4块5,就剩5毛一天了。没拿到钱,他就老老实实回村子了。记者问他们俩想不想再出去,彭业连连摇头:“不想去了,坏人太多了。”

版权所有:

  不过,也有成功走出深山的,杨光能的弟弟已在外面安家,逢年过节还会来看看父亲和哥哥。 原文:

  相比之下,第三代基本都已成功融入外面世界。在当地民政部门努力下,村里最后一个第三代、14岁的彭佳也被送到宝兴县某乡读初中,接受了正规教育。但她告诉家里人,自己来自哪里是保密的,同学们都不知道。

摘自:

  “一旦走出这个村,就都不愿意再回来了。”就在记者来的前一天,彭佳还打过一次电话回村里,她告诉家人,自己马上要放暑假了,但不回家,准备留在外边打工。 摘自:

  消失

摘自:

  回归社会村落或消失 版权所有:

  每过一两周,王良海都要进村一次。这次和以前一样,他给村民带来大米、肉、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村民们都有几分地,在地里种上喜欢的蔬菜,屋前后还圈养了鸡和羊,高坡上还放了十几箱蜜蜂酿蜜。

版权所有:

  王良海的父亲以前也是联系该村的民政局工作人员。15年前,父亲退休后,他接过棒。 原文:

  经过多年的努力,健康村已一步步改善生活水准。政府之前划拨出了专项经费,给全村人盖了砖瓦房12套,后来村子陆续通了水、电,又修通小水泥路。 摘自:

  王良海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给村里修建垃圾池,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卫生生活条件。

版权所有:

  王良海说,几十年前他们为了多数人的健康而来到这片森林,在这里生存下来。如今老人一个个过世了,村里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是9个,接着就是8个、7个……最终,这个特殊的村子人口或许会归零,最后恢复为一片宁静的原始森林。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逢春 摄影杨涛雅安宝兴县报道 摘自:

  麻风病治愈率提高 原文:

  麻风病俗称“癞子”,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地方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有效提高了麻风病治愈率,将病人隔离于麻风村内的治疗管理,转变为病人回到家庭内,由社区治疗管理,并全面开展畸残预防与康复项目。 版权所有:

  疾控部门介绍,曾患有麻风病且已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不再是病人,完全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把麻风病遗传给下一代。

原文:

中国有多少麻风村,麻风村的悲惨生活图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