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倒闭了多少家4s店,全国掀起倒闭潮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2015年全国倒闭了多少家4s店,全国掀起倒闭潮 随着寒流袭击,部分汽车经销商在今年进入生死攸关时刻。 最近,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皆出现一些4S店关闭的现象。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下称汽商会)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约有90%的经销商处

  2015年全国倒闭了多少家4s店,全国掀起倒闭潮

 

  随着寒流袭击,部分汽车经销商在今年进入“生死攸关”时刻。

 

  最近,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皆出现一些4S店关闭的现象。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下称“汽商会”)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约有90%的经销商处于亏损中。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近日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有4S店陆续倒闭。

 

  “从2004年、2008年、2012年再到今年,中国车市差不多每隔4年时间就会进行一次调整,这恰是技术等方面创新的周期。车市在放缓调整过程中,往往有一批4S店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被淘汰出局。”贾新光表示,中国车市正处于调整期,一些新建或盲目扩张的4S店比较脆弱,而经营了多年的4S店抗风险能力相对强些。

 

  汽商会秘书长朱孔源预计,未来有可能全国30%的经销商会倒闭。目前,全国汽车4S店约有20000家,假如按朱孔源的预判,未来全国倒闭的汽车4S店将达到6000家。

 

  不过,在寒流袭击下,并非所有4S店的日子都过得很艰难。

2015年全国倒闭了多少家4s店,全国掀起倒闭潮

摘自:

2015年全国倒闭了多少家4s店,全国掀起倒闭潮

 

  互联网+的威力

 

  作为广汽本田在湖北省内的第一家特约店,武汉龙阳店的销量正逆市强势增长。今年1~6月,广汽本田武汉龙阳店累计终端销售超过2300辆,同比增长97%。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销售服务的数字化升级对终端销售的提升作用。该店通过全面开展iDCC(互联网电话营销)业务,增设网络推广专员深度挖掘平台客户资源,进一步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其中iDCC销量870辆,同比增长200%。

 

  广汽本田网络运营部部长孙宇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谈道:“武汉龙阳店的销量在我们广本的整个470多家店里面创了纪录。去年年初,龙阳店开始建立iDCC业务部,我们派出专业的培训师驻店辅导,这家店的配合度非常高,在此期间初见成效,到了今年1月份,该店的整体销量中,有40%的销量来自iDCC客户。现在,我们全国开展iDCC的店相当多,已经超过了300家。”

 

  今年1~7月,广汽本田总销量达28.6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7.3%;终端零售量达33.01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45.6%。尽管未来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广汽本田下半年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但凭着深度契合80后、90后价值的产品和数字营销等创新,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郁俊近日在全新锋范(CITY)的上市发布会上公开宣称有信心冲55万辆的年销量。

 

  事实上,就在过去几年里,广汽本田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还曾发生过部分经销商退网风波,直至去年的情况依然不大乐观。2014年上半年,广汽本田国产车销量为18.16万辆,同比仅增长2.5%,几乎在合资车企中垫底,虽然在去年下半年奋力直追,但最终依然无法完成全年50万辆的销量目标。

 

  峰回路转,广汽本田却在今年成功逆袭。个中原因,广汽本田内部相关负责人提到几点,一方面是广汽本田几年前已在产品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产品布局,2014年,四款新车密集上市,其中紧凑型SUV缤智、第三代飞度、新上市的全新奥德赛等车型在2015年全面发力,表现抢眼;另一方面通过各式各样的创新营销模式促进终端成交,同时强化了对特约店的网络和电话营销辅导等。

 

  2014年,广汽本田与全国最大的汽车互联网企业易车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开创互联网时代汽车电商的新模式。同时,以第三代飞度上市为契机,广汽本田率先在天猫商城搭建了电商平台,并在今年7月以众筹形式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展全新锋范预售。就在前不久的全新锋范云端预售发布会上,广汽本田贴合“互联网”时代用户媒介接触习惯,通过在线互动等向消费者立体传递全新锋范的价值。此外,广汽本田天猫旗舰店还与阿里巴巴“村淘”项目联合,将电商深入到特约店无法覆盖的区域。而在强化汽车电商整车销售的同时,广汽本田也以“夏季服务月”为契机,在广本天猫旗舰店上线售后服务专区,为客户提供原厂保养、原厂配件及延保服务。

 

  “‘线上决策、线下体验’的消费模式很符合当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在试水电商销售。最近我们专门针对90后消费者做了调查,发现他们的消费有80%以上都是在网上实现的。”孙宇说。按广汽本田规划,未来将持续发力网络营销,继续探索适合年轻消费者的电商及互联网营销模式。

 

  越来越多车企都瞄上互联网+,广汽本田的中方股东方广汽集团也在加快互联网营销布局。前不久,广汽集团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广汽集团汽车互联网生态圈项目的议案》,同意广汽集团汽车互联网生态圈项目的实施,建设包括整车电商平台、车生活平台、车联网平台和创业投融资平台等四个平台,此项目首期投资达14亿元。

 

  线上线下相生

 

  今年以来,车市持续低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份以来,经销商库存水平已经连续6个月处警戒线水平以上,库存压力依然较大。互联网+概念兴起,这成为车企和经销商奋起共同探索新一轮突围的路径,甚至连互联网企业都加入其中,汽车电商时代在加速来临。

 

  作为乘用车经销商和综合性服务供应商,永达汽车今年上半年取得较为稳定的增长,该企业近日发布半年报显示,2015年1~6月综合收入为168.07亿元,同比增长12.0%,净利润为3.56亿元,同比增长5.3%。永达汽车董事局主席张德安表示,2015年上半年,该公司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积极进取,各项业务收入及利润均实现了良好增长。集团正在积极推进独立售后、汽车金融等业务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永达汽车亦高度重视“互联网+”的理念,并自2014年初已开始着手布局电商领域。就在8月5日,永达汽车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合作,计划两年内在100个地区合作开设超过200家“车码头”网点。

 

  8月8日,国机汽车、广汇汽车、庞大汽车以及利星行等全国近40家汽车经销商签约共建电商平台“汽车街”,依托现有的经销线下渠道与线上相结合运营。

 

  渠道在图变,不仅新车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汽车维修配件流通渠道也将逐渐开放。近日,有媒体报道,交通部、发改委等十部委牵头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终稿已经顺利通过,正在走各部门的程序,预计明年1月1日起,《指导意见》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在制度规范层面,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维修技术被整车厂授权4S店垄断的局面将有望被打破。

 

  一边将是电商抢夺新车销售订单,另一边将是独立维修店在售后服务领域围猎4S店,4S店未来路在何方?贾新光谈到,汽车行业的特点之一是体验,消费者往往只是在网上预约下单,用户还需要到特约店看车以及试驾后才会决定是否购买,日后维修保养也还是通过特约店来完成,这意味着4S店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电商取代。“我个人认为中国车市在未来几年还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即使零增长,五年内中国车市也将新增超过1亿辆汽车,几乎是在现有的汽车保有量上再翻一倍。中国车市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不会太悲观,但竞争肯定会加剧,随着未来分工越来越细,一些实体店的销售与维修或分离,渠道将更多元化。”

 

  作为国内4S店开创者,广汽本田现有400多个一级特约店,还有200多个二级网点。孙宇强调,广汽本田现在的整体销售主要还是靠实体店实现的,电商和特约店之间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关系。“实体店还是有非常强的生命力,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要不断地完善我们实体店的营销模式,不断地对我们的服务和网络能力进行提升。”孙宇谈到,广汽本田从展厅延伸到互联网的客户服务增加了与消费者的触点。

 

  广汽本田依然在推进实体店的建设,一边导入全新的建店标准对现有的特约店进行硬件升级和改造,一边加快朝五、六线城市实施渠道下沉。此前,广汽本田特约店的规模有A、B、C、D四个等级,今年年初新增E级小型特约店,比原来的店投资规模要小。针对增长迅速的县级城市,广汽本田增设E级小型特约店,在售后服务方面增设“2S”的纯售后网点,将维修保养服务延伸到社区、商圈以及三四线城市等地。

 

  推荐阅读:活着,全国4S店在2015年的第一目标!

 

  上海车展期间,大部分汽车经销商投资人、总经理的脸都是阴的,不高兴!不管是什么品牌的什么之夜,均不能有效的提高汽车经销商投资人、总经理的高兴劲。

 

  为什么?车市不好,车不好卖,销量目标完不成,返点拿不到;售后客户流失严重;银行看衰汽车行业,勒脖子,资金紧张;很多经销商亏损,过一个月是一个月,天天把命运别在裤腰带上。拥有17家4S店的河南涌鑫集团轰然倒塌,人去楼空;据传,南方一家拥有多家豪华品牌的经销商集团,已经入不敷出,也快不行了。一时间,坊间人心惶惶。银行看衰汽车行业,勒脖子,资金紧张;很多经销商亏损,过一个月是一个月,天天把命运别在裤腰带上。拥有17家4S店的河南涌鑫集团轰然倒塌,人去楼空;据传,南方一家拥有多家豪华品牌的经销商集团,已经入不敷出,也快不行了。一时间,坊间人心惶惶。

 

  当前如此严酷的情况,再持续一两个季度,厂家完不成高目标,达不到高期望;更悲惨的是,2015年将出现成批经销商、甚至经销商集团倒闭潮。举个实在的例子吧:现在你兜售一个4S店,如果不是个好品牌、赚钱的4S店,即使价格低到哭着卖,也不会有人看一眼的。

 

#p#分页标题#e#

  认为4S店暴利的错误思想,依然顽固的存在,反垄断一波又一波兴起,日前江苏物价局以3.5亿巨额处罚奔驰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4S店暴利的时代早已经成为过去时!相反,活着,是2015年汽车经销商的首要目标,也是首要现实目标。挺住,全国4S店!

 

  以下是去年湖北物价局处罚宝马4S店暨宝马厂家后的一篇经典文章,有助于大家明晰了解全国4S店是否暴利。

 

  湖北省物价局13日正式宣布对宝马PDI收费构成价格垄断处以罚款决定。鄂宝、中达江宝、汉德宝、宝泽四家宝马汽车经销4s店共被罚162.67万元,最高罚93.79万元。

 

  消息一出,街头巷尾无不拍手称快,似乎又回到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年代,大地主总算有人去斗了。汽车经销商,尤其是高端品牌汽车经销商被披上了暴利、垄断经营的外衣。似乎投资高端品牌4S店和贩毒、走私画上了等号,成为可以人人喊打,打完了还要再踩上两脚的待宰羔羊。虽我们不赞同汽车经销商之间进行横向联合垄断价格,但是有些观点需要向大家澄清。

 

  一,4S店暴利么?

 

  作为汽车经销商投资人,如果下定决心投资4S店,其实也是要有很大勇气的。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熟,汽车销售网络密度逐渐饱和,汽车销售的边际利润已经越来越低。多数品牌车型的所谓官方指导价只是一个摆设,现在买车基本上都有经销商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折扣和优惠,而这些折扣和优惠来自于经销商的销售利润。厂家只关注经销商销量的达标情况,不会管经销商盈利与否。所以传说中的当年投资当年收回已经是十年前的神话,能在5年内收回全部投资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了。个别品牌,尤其是某些高端品牌SUV存在一些加价行为,但是经销商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权掌握在厂家手里,好卖的车型永远是供不应求,所以才奇货可居;但是经销商想要多进一些畅销车型就必须消化一定比例的滞销车型,否则什么也得不到。因此加价的部分往往都用于补贴滞销产品的亏空了。

 

  二,利润多少算是暴利?

 

  投资一个4S店,假设以宝马为例,我们可以算一笔账。

 

  先看投资

 

  硬件设施投资:7000万

 

  企业流动资金:3000万

 

  银行库存融资:1个亿

 

  这2个亿的资金成本按照8%来计算,就是1600万/年

 

  再看费用

 

  土地租金:500万/年

 

  市场推广:1000万/年(营业额的2%)

 

  人员开支:960万/年(平均80万/月)

 

  这些硬性开支就接近2500万/年

 

  所以即使不算税费,每年的运营成本就是3000万元。

 

  按照每个店每年1000台的销量,单车毛利必须在3万元以上才能持平

 

  宝马车均价按照50万计算,平均的单车毛利率也就是6%。作为零售企业,低于10%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可是现在现实的情况是单车毛利根本达不到6%,也就是2%左右,因此单纯靠销售,只能支撑运营成本的30%,那另外的70%来自哪里?只能来自于精品、售后以及金融保险等衍生业务(水平业务)。

 

  售后维修一直是看客们的众矢之的,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售后的利润构成。还是以宝马为例,假设每个4S店的月均入厂台次是1000台,单车维修金额平均为5000元/次,则月维修收入为500万元,年6000万元。

 

  零配件销售占60%:3600万元/年

 

  零配件毛利率40%:1440万元/年(这只是经销商利润,总代理批发利润率不计)。

 

  工时收入占40%:2400万元/年

 

  工时利润率50%:1200万元/年(劳动力成本上升)

 

  售后维修的综合毛利为2640万元/年

 

  所以销售毛利1000万元+售后毛利2640万元=经销商毛利3640万元/年

 

  剔除掉成本3000万元,经销商净利润为640万元。经销商投资人的投资额为1亿元,则投资回报率也就是6.4%,和存在银行里面有什么区别?

 

  如果算上精品和保险金融代理佣金,投资回报率也就是15%左右,若想收回全部投资,必须在7年左右。请问这样的项目是暴利么?大家不要总把眼光放在绝对值上面,认为人家一年赚了个三五千万就眼红,要知道这些钱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可能还不如路边开的麻辣烫高。

 

  中国多数高端品牌4S店的投资人都是民营资本,很少有国资或者纯外资,这些企业家也是靠白手起家,从一个小经销商一步步走向汽车销售集团,靠实力获得的高端品牌代理权,这些人是值得尊敬的,而且每年每个店承担的税赋对于当地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在销售形势不好的今天,大家坐在一起抱团取暖本无可厚非,但是底线是不要违法。这次湖北的经销商其实也是因为不懂法而触犯《反垄断法》,但不应该把这种行为等同于经营暴利。

 

  尤其是对于没有亲身参与过4S店经营的媒体和广大群众,切勿人云亦云,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汽车经销商。如果现在对经销商进行妖魔化,那么不就是又回到了阶级斗争的年代?所以不要将矛头指向经销商,一切罪恶的根源在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这个问题不解决,经销商只是代罪羔羊而已,过度渲染经销商暴利只会让厂家坐收渔人之利。

2015年全国倒闭了多少家4s店,全国掀起倒闭潮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