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为什么买日本商品如此疯狂?日本电饭煲真的好吗?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2014年中国赴日旅游总人数达到约220万人,同比激增82%左右。在这股赴日旅游热中,中国游客热衷于购买日本各类日常用品的现象引起热议。从铅笔、削皮刀、眼罩等小物品,到电饭煲、旅行箱等大件,中国游客的采购清单正在不断扩容。他们的身影,也成了日本商场

  2014年中国赴日旅游总人数达到约220万人,同比激增82%左右。在这股赴日旅游热中,中国游客热衷于购买日本各类日常用品的现象引起热议。从铅笔、削皮刀、眼罩等小物品,到电饭煲、旅行箱等大件,中国游客的采购清单正在不断扩容。他们的身影,也成了日本商场的一道独特景观。

  中国游客为什么买日本商品如此疯狂?

中国游客为什么买日本商品如此疯狂?日本电饭煲真的好吗?

 

  主持人:最近的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帖子在网络上热传,文章引发了对中国制造和日本产品的思考,其中提到的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生活用品,从电饭锅到马桶盖,品种是五花八门。那么现实情况究竟如何?我们来看一下记者的报道。

 

  孟庆峰(财经频道特约记者):这里是东京的著名电器街秋叶原,日元持续贬值和外国人免税商品范围扩大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来这里购物。比如说在这家免税店,一上午就有10几辆大巴,满载着中国旅行团专程到这里来采购。携带起来并不是很方便的电饭煲大受欢迎,据了解,售价1万多人民币的电饭煲每天能卖出10几台,买主80%是来自中国。

 

  中国游客:中国的技术和日本可能还是有点差别,哪怕提着重一点也愿意(带回去)。

 

  中国游客:(电饭锅)内胆的质量比在好一些,然后压力比较好,做出来的米饭比较香嘛。

 

  解说:除了几年前就开始走俏的电饭煲以外,最近日本的温水洗净马桶座又突然人气大增,成为不少人赴日购物清单上的首选。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只带回去,这种带杀菌、除臭、加热、冲洗等功能的马桶座价格不菲,即使享受8%的消费税减免,售价也在2000元左右。面对中国客人的购买热情,日本商家已然疲于应对。

 

  李玮(日本爱客旺免税店职员):已经没有货了,现在不是说哪个牌子的问题,是哪家有货你就赶紧(买)吧,接下来就没了,现在上午有了下午就没了都是这种状态。今年中国客人特别认可它,大量客人来(日本)了都买这种产品,(厂家)根本来不及做。

 

  中国游客:日本这边的质量好一些,价格也合适,在这买还是合适的。(国内)也有卖的,但感觉还是在日本当地买质量会要好一些。

中国游客为什么买日本商品如此疯狂?日本电饭煲真的好吗?

 

  解说:类似电饭煲、马桶座等看上去并不高大上的商品,越来越受中国客人的亲睐。实际上,除了化妆品、手表等传统热门商品以外,最近一些看似技术含量并非很高的小电器和家居用品也备受追捧。如剃须刀、保温杯、美容棒、陶瓷刀等,贴心的设计或特殊工艺,成就了这些赴日购物的新动向。

 

  中国游客:洗面仪,还有电动牙刷,还有那种保温杯,应该叫焖杯吧,把食物放进去(焖)就会自动熟了那种。听说日本这边最好的(产品)是留在(日本)国内卖的,所以就来这边买了。

 

  近年来,随着索尼、夏普等日本制造业翘楚业绩恶化,“日本制造”看似日渐式微,但中国游客千里迢迢赴日购买陶瓷菜刀、不嫌麻烦地扛马桶盖回国,证明日本制造业底蕴犹在。为何日本人能够把日常用品做得如此精致耐用,设计得如此人性贴心?其中,也许蕴藏着中国制造业该如何转型升级的答案。

 

  产品设计注重人性化

 

  随着近两年日元汇率暴跌,加之日本政府去年扩大免税品类范围,化妆品等同类产品在日本的售价已明显低于中国国内,吸引不少中国人到日本采购。

 

  但中国游客到日本“扫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出于防止技术外泄等考虑,日本企业一般把最好的产品留在日本国内,造成同一品牌国内外在售产品存在质量和技术上的差距。在日工作的夏先生对记者说,日本在售花王“尿不湿”,孩子穿一整天都很干爽,质量明显高于中国在售花王产品。由于中国人抢购“尿不湿”,日本商场甚至已开始限购。

 

  归根结底,日本制造产品的优良品质、精美外观和贴心设计才是中国游客爱到日本“扫货”的主要原因。前两天,本报记者在东京一家药妆店碰到“扫货”完毕的小学教师丁老师,她拿着一副折合人民币100多元的眼罩说:“这眼罩质感特别好,还带加热功能,国内买不到。”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日本,发现很多日用品确如传言一样,都很精致,“一看就想买”。“东西价格比国内贵,但听说很耐用,我觉得挺值,”她说。

 

  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日本制造”的一个著名“标签”。日本雨伞的伞柄都带有一个透明的小框,可以将写有姓名的纸片搁在里面,防止拿混。儿童毛巾带有挂扣,方便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悬挂。日语中有个词叫“配虑”,大概意思是替别人着想。日本人为人处世格外注重“配虑”。日本日常用品的功能设计如此贴心和人性化与这种精神分不开。只有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才能想出如此贴心的小设计。

 

  “匠人文化”追求完美细节

 

  日本是岛国,国土狭长,面积小,几千年来生存于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使日本人形成注重细节的民族特质。从小巧玲珑的手工艺品,到精致别雅的庭院,都可以体会到日本人苛求细节完美的精神。自然,在制造日常生活用品方面,他们也精益求精,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这种精神由来已久。有专家说,宋时,日本刀就备受中国人欢迎,欧阳修还特意写过诗作《日本刀歌》,称东瀛“器玩皆精巧”。时至今日,日本在细节的研磨等技艺方面仍领先全球,iPhone的外壳就由日本零部件厂制造。

 

  在日本,只要专注、踏实地做好一件物品,哪怕只是一枚螺丝钉,也能获得成功,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匠人文化”。

 

  小泉仁左卫门是日本东北地区著名日用品“南部铁水壶”第十代传人,其家族从约350年前的江户时代起,便开始专门制造铁水壶。经过10代人毕生钻研和技术积累,由小泉仁纯手工制造的“南部铁水壶”,其做工之精细超过很多艺术品,而用它煮出的水味道与其他水壶煮的就是不一样,虽然单价在2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仍然受到不少中国人的追捧。

 

  这种世世代代专注于制造日常用品的手工匠家族,在日本并不鲜见,他们的故事经常被电视台搬上荧屏。东京广播公司(TBS)电视台有一档名为《震惊世界的日本职人》的节目,专门介绍各地工匠的绝活。最近一期节目介绍了毕生研究怎么做好一把扫帚的职人,其手制扫帚售价达5000元人民币。

 

  推荐阅读:日本电饭煲真的好吗?

 

  国人追捧日本电饭煲的理由很简单:“做出来的饭比国内电饭煲做的好吃。”然而,央视《消费主张》曾经举办过中日电饭煲盲测PK,结果显示:日本饭煲惨遭水土不服,一万多元的日本电饭煲做出来的饭竟然得分最低。

 

  归结原因,可以列出4点:

 

  1、日本电饭煲无法适应多米种环境

 

  日本高端电饭煲主要是针对日本大米设计的,而中国大米种类众多,很多米和日本米差异巨大,结果日本电饭煲一遇到和日本米不同的米种,就会水土不服,表现远不如中国煲稳定。

 

  2、电路板需要重新开发,成本高安全性还差

 

  由于中日两国间电压不同,因此日本电饭煲的中国版需要重新开发电路板,均摊下来成本十分昂贵。

 

  然而,高昂成本并没有解决安全性问题,由于两国气候不同,日本电饭煲对产品绝缘性不太注重,因此在中国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3、中国煲设计更贴近中国人习惯

 

  中日电饭煲在使用习惯上也有差异,这就导致了二者在设计制造上有很多区别。日本人用电饭煲大多是单纯地煮米饭,而中国家庭不仅用电饭煲煮米饭,还要炖汤、煮粥,做各种各样的美食。

 

  4、轻松应对用电高峰

 

  我国的用电环境比较复杂,一些地方会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在用电高峰时期往往不到220V电压。《消费主张》的测试中,我们模拟出用电高峰时只有150V电压的状态,结果显示,两款日本电饭煲都有夹生;而中国电饭煲没有发现夹生现象。

中国游客为什么买日本商品如此疯狂?日本电饭煲真的好吗?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