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人平均能活几年,尘肺病是怎么得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尘肺病也是与空气污染有关。空气中有很多细小的粉尘会攻击人的肺部,造成肺部感染,时间久了就会患上肺部疾
尘肺病人平均能活几年,尘肺病是怎么得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尘肺病也是与空气污染有关。空气中有很多细小的粉尘会攻击人的肺部,造成肺部感染,时间久了就会患上肺部疾病。得了尘肺病能活多久?尘肺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尘肺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尘肺病能活多久
尘肺病是由于很细小的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肺泡,然后转移到其他组织而出现的疾病。如果不是经常在粉尘及呼吸道器防御系统完好的话,通常不会患上这种疾病。
那么尘肺病人能活多久呢
尘肺病人的常规治疗尘肺患者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加强营养,坚持医疗体育,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化质量。
尘肺病治疗药物由于目前尚无能使尘肺病变完全逆转的药物,药物治疗主要是早期阻止或抑制矽肺的进展。如克矽平、有机吕制剂、派喹类、汉防己甲素等,一般在染尘的同时应用有效,染尘后纤维化形成时上述药物使用无效,且长期用药后也带来许多不良反应。
尘肺病治疗早起是通过肺灌洗排出尘肺病患者肺内沉积的矽尘等有害物质。对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否能长期治疗等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
尘肺治疗之中医疗法以"拔、熏、炙、针、贴"等多种手法进行综合调治,治疗原则以绿色(不损伤其它脏器机体功能)、自然(按自然变化规律来平和五脏阴阳)为主线,既要让患者达到"治已病"的效果,还要实现"治未病"的目的。
尘肺病如何而来
矿山开采,各种金属矿山的开采,煤矿的掘进和采煤以及其它金属矿山的开采,是产生尘肺的主要作业环境,主要作业工种是凿岩、爆破、支柱、运输。
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筛分和运输。
机构制造业中含有砂等,铸件中的清砂、喷砂等都会对肺造成很大的危害。
建筑材料行业,如耐火材料、玻璃、水泥、石料生产中的开采、破碎、碾磨、筛选、拌料等;石棉的开采、运输和纺织。
临床表现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
1.咳嗽早期尘肺患者咳嗽多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患者多合并肺部感染,均可使咳嗽明显加重。咳嗽与季节、气候等有关。
2.咳痰咳痰主要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所引起的。一般咳痰量不多,多为灰色稀薄痰。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痰呈黄色黏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
3.胸痛尘肺患者常常感觉胸痛,胸痛和尘肺临床表现多无相关或平行关系。部位不一,且常有变化,多为局限性。一般为隐痛,也可胀痛、针刺样痛等。
4.呼吸困难随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合并症的发生可明显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5.咯血较为少见,可由于呼吸道长期慢性炎症引起黏膜血管损伤,痰中带少量血丝;也可能由于大块纤维化病灶的溶解破裂损及血管而使咯血增多。
6.其他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常见有消化功能减退。
诊断
1.诊断原则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作出尘肺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2.诊断标准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
根据X射线胸片表现分为三期
一期尘肺是指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二期尘肺是指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三期尘肺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毫米,短径不小于10毫米;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是
具体尘肺病名称+期别,如矽肺一期、煤工尘肺二期等。未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应表述为“无尘肺”。
治疗
尘肺的治疗是以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为主,防止并发症会延缓尘肺的进展。
1.对症治疗和并发病的治疗
尘肺确诊之后,就应调离粉尘作业岗位,病情较重者应休息或安排疗养,在冬春两季要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在医疗监护下工作或休息、组织作保健体操、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给予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积极预防、发现和治疗并发病,待别是预防和治疗结核病极为重要。
2.药物治疗
(1)常用药物
克矽平、汉防己甲素及铝制剂,可延缓尘肺的进展。
(2)中医中药治疗
主要有行气活血、清肺润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肺通气功能和延缓肺纤维化进展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川芎嗪、丹参酮注射液,银杏叶制剂、痰热清等。
3 .手术介入治疗
尘肺病理为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肺功能下降,对尘肺合并结核球,其他肺组织纤维化轻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结核球;对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肺大疱,严重影响肺功能者,不适合手术治疗。近年来,不少医疗单位开展肺灌洗术,肺灌洗适合于近期大量接触粉尘且矽肺一期以下患者,不适合矽肺二期及有严重合并症患者。
预防
1.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
2.湿式作业、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飞扬。
4.接尘工人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脱离粉尘作业时还应做脱尘作业检查。
5.个人防护,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
结语:尘肺病很难治愈,所以经常在粉尘多的地方工作的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日常饮食中也多吃一点可以吸收粉尘的食物,减少患上尘肺病的机率。平日工作中也要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等保护工具。如有以上症状,即使到医院就医诊治,祝早日康复。
推荐阅读:陕西有个尘肺村 百名村民都得了尘肺病
44岁的郭秀琴算得上尘肺病的女人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第二任丈夫都因尘肺病死亡。当她嫁给第三任丈夫时,并不知道这个憨厚的男人也会患上尘肺病。郭秀琴家有一副棺材,是给老父亲准备的。她说,一个是父亲,一个是自己的男人,哪个先死,哪个先用!
郭秀琴所在的陕西山阳县石佛寺镇麻庄河村,是十余年持续来关注的“尘肺病”村庄之一,而今已被查出的100多个尘肺病人中,已有30多人去世。死的男人太多了,女人们必须守寡的观念被打破,村里人主动帮她们找伴儿“搭伙”过日子,有些女人就像郭秀琴一样,有可能再次嫁给尘肺病人。
第一个男人死了,第二个男人又死了,第三个男人不知道还能活多久,郭秀琴说,这是命,因为尘肺病,这户人家快死光了。
陕西尘肺村 为什么会患上尘肺病
郭秀琴说:两个孩子出世后,生活负担加重了,为了养家糊口,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也不知道他从哪打听到洛南县有个金矿,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就跑到金矿去了。
过年回家,李光山可风光了,家里吃的穿的马上不一样了,两个娃娃三天两头嘴里有零食,媳妇郭秀琴打扮得更靓丽了。村民看到李光山“发财”了,个个登门拜访取经。随后几年,沟里几十号男人去了金矿,麻庄河村很快出名了。
1995年,李光山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咳嗽还带有血块。去医院检查,大夫说肺部严重感染。郭秀琴说,当时还没听说过尘肺病这个“新词”,丈夫每天吃药打针,在金矿挣的钱全花在医药费上了,别说下地种庄稼,连一桶水都提不起。
1998年5月的一天,骨瘦如柴的李光山断气了。郭秀琴说丈夫是村里第一个去金矿打工,第一个被查出尘肺病,第一个死于尘肺病。“我和这个男人生活了7年,他有一半时间是在病痛折磨中度过的”。
丈夫死了,撇下27岁的妻子和一双小儿女。郭秀琴说:自己当时还年轻,完全可以改嫁到外地去,但两个娃娃咋办?在家人撮合下,2000年,郭秀琴嫁给了丈夫的大哥李光秀。
#p#分页标题#e#
时年35岁的李光秀是个光棍汉,兄弟三人都在金矿打工,都患上了尘肺病。李光秀的身体比死去的弟弟好不到哪去。2011年12月的一个夜晚,李光秀上吊自杀了。李家的两个儿子先后去世,老三也因为尘肺病正在等死,唯一的孙子也死了。
陕西尘肺村 患病人数达到100多人
陕西省山阳县石佛寺镇麻庄河村,地处秦岭深山,村里有900多口人,200多户人家分布在几道沟里,大坪组37户人主要集中在7.4公里长的麻庄河这条沟里。走进这条沟里,给人一种明显的压抑感,沿途的墓地比零星的土坯房还要多,一路走来,一个个坟头上的花圈纸幡随风颤动摇曳。
此前,麻庄河村共查出尘肺病人有100多人,已有30多人去世。2001年被查出的13位尘肺病人,现在只有两人活着。大坪组37户就有22户家的男人患尘肺病,已经死了6人,剩下的男人则是“等死”,这其中就包括郭秀琴和陈家秀现在的男人。
村里30多个男人去世,就有30多个家庭破碎,30多个女人成了寡妇。面对现状,少数女人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现实离家出走,而大部分女人选择了改嫁和守寡。村民说,按照山里人封建意识,男人死了女人不许改嫁,这样会让外人笑话。可如今村里死的男人太多了,总不能让这些年轻女人都去守寡,还有她们的娃娃咋办?这太不近人情了。
所以村里男人去世后,大家会主动给这些失去男人的女人重新找个伴,不管是不是半路夫妻,只要把娃娃抚养大就行。
9月27日,记者在麻庄河村采访了十几位尘肺病人,他们的年纪大都是中青年,最大的也不超过60岁,最小的30多岁,面对病痛的折磨,这些人已经麻木了,等待那个时刻的来临。
尘肺病人平均能活几年,尘肺病是怎么得的?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