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性建筑,也称地标。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一看到它就可以联想到其所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就像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北京天安门、比萨斜塔、东京铁塔、纽约自由女神像等世界上著名的标
地标性建筑,也称“地标”。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一看到它就可以联想到其所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就像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北京天安门、比萨斜塔、东京铁塔、纽约自由女神像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
标志性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志建筑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标志性建筑不仅要体现地理区域优势,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在市场运作方面,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从功能方面来说,标志性建筑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群)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
中国十大城市地标建筑图:
版权所有:
1、故宫--北京,这类排名很难将首都排除在外,即使逊如华盛顿,也有不少好建筑,故宫作为世界最大的古典宫殿建筑群,以其传统的明清风格享誉海内外,最最标准的北京标志,即使日后北京如同纽约,也不能改变故宫的地位,几乎可以算是中国的代表建筑。不过,它并非是中国最出色的,如果西安的阿房宫,古长安城还在的话,那我一定会选后者,恢弘大气不逊故宫,汉唐之风无疑比明清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2、外滩--上海,相对应北京的明清代表,上海是中国近代文明的代表城市,拥有大批历史优秀建筑.相比浦东的现代建筑群,外滩建筑群无疑更体现的上海的精神气质,这里集中了数十幢欧陆风情的经典之作,但又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在廊柱上刻有中国的牡丹。是海纳百川的实验精品。虽然艺术价值不逊给故宫,不过因为不能很完整的体现中国特色,这上面输了一筹。 摘自:
3、城墙--西安,漏掉西安明显是不象话的,虽然没有了古长安而被北京上海夺去冠亚,但数前年的沉淀不容小视,兵马俑名声在外但不是建筑,其他的寺庙宝塔又似乎规模不够,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城墙,规模宏大古朴大气,北京的城墙和它一比稚嫩多了,但艺术美观度不够,当之无愧老三。
4、布达拉宫--拉萨,建筑历史比故宫更久远,风格鲜明,在国内乃至世界几乎独一无二,这一点甚至胜过了故宫明显的民族特色,当然,鉴于拉萨本身的影响力有限,排第四。
5、苏州园林--苏州,其实园林以景观为主,建筑不多,上选牵强一点,不过由于它的特殊地位,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江南甚至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和经典,苏州独一无二的名片,规模有限,胜在精致典雅。
6、夫子庙--南京,在夫子庙和中山陵间忧郁半天后,还是选择前者,因为它更能反映南京的历史和气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风花雪月,让人对秦淮两岸平添了诸多向往,中国四大庙会之一,北京上海既然已有入选,这个就归南京吧,经典的明清建筑群,当然,知名度,影响力还要加强。
7、中银大厦--香港,得给现代建筑留一席之地,上海已有入选,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就不予考虑,中银大厦--贝秉铭的杰作,艺术价值甚至在金茂之上,作为香港遍地皆是,毫不稀罕的高楼,它可算是风格前卫,造型独特,香港的标志。
8、大三巴牌坊--澳门,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设计,以日本工匠鬼斧神工的技术协助建成。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1个铜像,铜像是由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铸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则是1尊耶稣圣婴雕像。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9地王大厦--深圳,位于深南中路。高420米,共81层。于1996年完工。建成时是亚洲最高建筑,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现为深圳市最高建筑,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列。
10、人民大礼堂——重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被评为“亚洲二十世纪十大经典建筑”。我国建筑界泰斗梁思成先生评价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古典建筑划时代的最典型的作品”。1987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伦敦大学编写的《世界建筑史》中,首次收录了新中国建国后的43项工程,其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列第二位。大礼堂现在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大礼堂及人民广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百万人次。
摘自:
什么样的建筑可以定义为地标?(知乎作者:ringo)
地标性建筑是跟公众/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标性建筑是基于一种共同体验而产生的共鸣。
首先,我们将维度定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周边,我们试想一下,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区域内,什么样的建筑是最被人们经常提起?什么样的建筑是最频繁作为重大活动的活动场所?什么样的建筑最众所周知,易被他人寻见?
对我来说,日常生活中,地标性建筑可能是商场、政府行政场所、地铁或天桥、高大建筑物。人们需要地标性建筑物来进行定位。在一个城市的生活里面,往往那种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公共生活场所的建筑都易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地标。这种地标性建筑一定要与有当地公共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对于对外地人来说,这种地标的不具识别性,认同度很低。
然后,我们把维度放大,将维度放大到城市之间。不同城市间人群的交流,就需要具有城市名片功能的地标性建筑了。这种地标性建筑的主要功能不是作为日常生活的定位,而是作为城市比较和交流用的。这时候,从人民的印象中的地标性建筑,往往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本不搭边。这一类建筑,外地人往往比本地人更多,甚至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加了解它。这类建筑,并不意味着在市民生活中会发挥多大作用,相反,这类地标性的建筑往往是由旅行者来决定的。因为它们更易成为旅行者相机捕捉的目标,也就更容易经过传媒将之影响放大到其它城市的公众视野。(打开Google地图的照片图层,被旅行者拍照并上传最多的建筑,往往就是该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摘自:
最后,当我们把视野放到全球上,地标性建筑往往跟事件相关,这类事件的类型有:
1:历史遗迹,比如:金字塔,埃及法老的陵墓营造;长城,延绵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帕特农神庙,唯美的希腊建筑遗迹。这类建筑已无功用,但往往令人震撼,难以忽视。
2:工程难度大,比如:旧金山,金门大桥;悉尼,悉尼歌剧院。作为不可能的任务,记录着人类挑战极限的步伐。
3:政治活动,比如: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北京,天安门广场。历史人物粉墨登场,政治事件风云巨变。
4:文学作品,比如:巴黎,雨果《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伦敦,狄更斯,《雾都孤儿》,大本钟)。跨越时间、地点、种族和文化,文学故事的百转千回,悲欢离合。
5:宗教朝拜,比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天主教;耶路撒冷,哭墙,伊斯兰教。心中的圣地,灵魂的归属。
当然,这些建筑往往是多种事件集一身的。
我认为,地标性的建筑,绝非是建筑师/建造者能把握的,也非主持者/宣传家们的豪言壮语所能表达且实现的。历史的机遇,公众的口碑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将地标性建筑理解为规模宏大、造型奇特,我认为是片面的,大而奇既非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尽管,这样的建筑更加容易被识别,更加容易成为地标性建筑。
中国十大城市地标建筑图,什么样的建筑可以定义为地标?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