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报告提出了先养老并轨、后延迟退休的改革路径。 方案指出,首先实现养老金制度并轨,将退休年龄归为两类: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和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其次,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报告提出了“先养老并轨、后延迟退休”的改革路径。
方案指出,首先实现养老金制度并轨,将退休年龄归为两类: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和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其次,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再次,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最终完成。
“报告中设计的逐步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原则主要有三点:一是并轨前行,二是渐进实施,三是弹性机制。”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14年我国已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按照方案设想,最迟应在2017年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
65岁退休还干的动吗?这个问题当然要看网友的真实评论:
微博网友@Kim蔷薇:延迟退休可以理解,但是男女同龄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相比之下,男性只延长了5年,女性却是10年,而且女性还要应对家庭压力,明显不合适。
微信好友“紫小妍”:根据现在的社会结构来说,年长的人还得担负起照看孩子的一些任务。如果退休年龄延至65岁,那么势必有一些家庭会因为这些问题而无法去照看孩子。
微博网友@老恐龙99:我今年退休了,正好55岁,那感觉一个字:爽!两个字:舒服!三个字:解放了!说真的,女性65岁退休,那可是真干不动了。是不是应该搞个弹性限制,法定60岁退休,最长可延至65岁,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60至65岁之间哪一年退休。
微信好友“左舵90度”:延迟退休没有问题,但要分工种吧。我们的工种分得不够细,一般是按类别分的,有些不合适。高危也有不危的工种,普通也有危险的工种,不可一概而论。
65岁退休的详细解读
养老金能拿多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今年5月份公布的数据,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
也就是说,65岁退休后,平均男性能拿到9年的退休工资,女性能拿12年退休工资。而如果一个90后女性、85后男性从22岁开始工作,要交43年养老保险才能拿到钱,还只能拿9~12年!
而且现在空气环境如此恶劣,我国现在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兴许有人还活不到65岁呢~
养老金能拿多少?
邦爷算了笔帐,把自己吓得不轻——交了43年养老金,到手的钱只够买菜!
举个例子,小李,男,现年30岁(1985年生),还有35年退休。以现在每月收入8000元计,按照中国2011~2015平均CPI为2.9%假定,未来35年的平均CPI也为此,那么2050年的月收入应为21758元,才能达到现在8000元的购买力。
但是,再假定小李自22岁工作至今现月收入8000元不变,按个人8%单位20%比例缴纳,那么养老金账户余额为17920元。每年按平均CPI涨幅2.9%,2050年退休后,小李每月基础养老金为5024.77元,另外还得加上一点点的政府补贴。
可是就这五千多的养老金,到2050年大概也只能买买菜吧。
而且2009年至2014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为2.2%、2.0%、2.5%、2.6%、2.4%、2.9%,都低于同期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以及中国年均2.9%的CPI!
现在存银行定期都等于贬值,更不要说期待攒43年却一直贬值的养老金了!
跑赢CPI的只有房子
很多八零后跟邦爷吐槽,65岁再退休肯定是干不动了,实在不行只有辞职。
可如果拼到60岁辞职,未来五年没有月收入也没有养老金,就算有了养老金,也不够养活自己。怎么办?
与股票、基金、债券不同,房产是唯一可以长年投资的产品。只要房价涨幅跑赢CPI,就是升值的!说说美国,他们的房价在过去100多年中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略高于美国的通胀率2.8%。
在中国以房价最坚挺的上海为例,从2000年3327元/平方米的均价到如今的32000元/平方米,涨幅为960%!
65岁后,年纪大了,一旦生病必然需要大笔资金,杯水车薪的养老金根本不抵用。就算未来35年总过房价趋于稳定,按照美国经验涨幅略高于年均通胀2.9%。我们以3%计算,到了2050年,一套200万的房子也已升值到562.77万!
而且房子自己不住,租出去,租金也将是一笔很稳定的收入。
65岁退休还干的动吗?65岁退休的详细解读!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