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地球气候变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地球气候变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人口剧增因素、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因素等。
在众多因素中,其实这个元凶就是我们人类的经济活动。英国《新科学家》最近在报告中称,美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德国和英国是全球气温变暖的罪魁祸首。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气温上升的贡献高居全球第二。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尤其是中国制造业,从1978年的几万家,发展到现在的近300万家,中国制造名扬世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让政府得到了GDP增长,让人们享受到了经济红利,当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气温升高的代价,中国的碳排放遭受到世界各国的非难。
人口增长也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一个主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了一倍多。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共6.01亿,其中将近九成是农村人口。而现在全国人口已经达到13.5亿,城镇人口超过7亿。十几亿人口每年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再加上城镇化提速后对环境资源的侵占,过度砍伐森林、开发土地等原因,严重破坏了自然平衡,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温室效应恶化。
支撑经济活动繁荣的动力,来自于巨大的能源消耗。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37亿吨左右,煤炭消费量就高达36.1亿吨。2013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4.98亿吨和4.87亿,中国在过去13年中第12次成为石油消费增量最大的国家,消费量已超过1000万桶/日,天然气的消耗全年达到1676亿立方米。能源的过度消费带来的巨量碳排放,正在恶化着自然环境的基因。
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影响?
一、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
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二、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
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三、气温升高使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
如果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我们熟悉的沿海城市都将遭到淹没。
同时,冰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
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
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
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
推荐阅读:控制全球变暖幅度,保护地球气候
1.需要有效使用能源
在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工业、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等各个行业重点采取减排行动!
2.需要强化节能
加强技术进步、提高能源转化和技术节能;发展核能、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部门生产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需要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增加农田、草地、湿地生态系统碳汇技术措施,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毁林、森林管理、封山育林等增强森林碳汇。
4. 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化进程
加强城市形态、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交通模式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改变行为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创造减排机会。
加强适应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影响风险
通过提高适应能力并增强恢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将气候服务信息融入气候敏感行业的各项政策框架和规划中。需要气象部门与用户之间建立非常密切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
农业方面,根据光、温、水资源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科学调整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发展现代生物与高新技术,推广更新农业管理措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与条件;提高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
水资源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和蓄洪区建设,强化暴雨洪水的预警、预报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编制。
生态系统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系统性检测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高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整体能力。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将海平面变化纳入沿海工程设防标准,对已有的海岸带和海洋规划进行调整,以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
人体健康方面,对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所致疾病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加强高温热浪、暴雨洪涝、风暴、沙尘暴、干旱、雾霾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降低因气候变化导致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加强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和适应措施的相关科学研究。
从日常生活做起,倡导和实践低碳生活
面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沉重负担,人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减排行动当中去。我们应当反思和改变生产及生活方式,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适度消费,倡导和实践低碳生活。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影响?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