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1909年随朱庆澜换防进入四川,担任连长。
郭松龄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1909年随朱庆澜换防进入四川,担任连长。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奉军著名爱国将领。郭松龄历任张作霖麾下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京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在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作战中取得军功,并与张学良要好。民国十四年(西元1925年),郭松龄在冯玉祥支持下起兵反张作霖,后兵败被俘处决。1952年,其侄子郭佳豪将其葬于沈阳七间房墓地。
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造反?
安东:东北讲武堂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院校,在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时期,东北讲武堂培养了大量的近代军事人才,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东北军大批的撤入关内,讲武堂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08年的时候,沈阳中捷友谊厂厂区搬迁,当中间有一趟老房子被扒得只剩下西山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些房子是文物,而此时只有北侧一趟老房子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经过大量专家的论证,这里原来就是当年东北讲武堂的旧址,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心,东北讲武堂那段被尘封的历史,逐渐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解说: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直系曹锟、吴佩孚联合奉系张作霖击败皖系段祺瑞,皖系战败,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然而为北京政权组阁问题直奉矛盾日趋激化,1922年4月奉军开入山海关与直军对峙,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以张作霖为总司令,率领四个师、九个旅、约十二万人,分东西两路,沿津浦京汉铁路向直军发起进攻,直军以吴佩孚为总司令指挥七个师、五个旅、约十万人迎战,奉系开战的消息秀才军人吴佩孚一点儿也不惊慌,他对部下笑谈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土匪和流氓领导的乌合之众,绝对不是我们对手,不出十天我们就能轻松击溃他们,结果不出吴佩孚所料,战争只打了七天。
徐光裕:这两个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发生了战争,这一仗奉军的数量很多,超过了这个直军,但是打败了。
姜廷玉:奉系军队的余部被迫退到山海关,退到山海关以后,经过外国调停,就是张作霖的部队就退到关外去了,这个直系军队就掌握了整个中央的政权。
解说:本来奉系军队装备好,军队数量也多于直系吴佩孚的军队,然而奉系为何会被打败呢?
范丽红: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前,可以说这些奉军很多年已经没有打仗了,当时按照张作霖的这种军事部署,担当主力的就是那个张景惠和张作相这样两个老派人物,尤其是张景惠,他平时对军事可以说一窃不通。
徐光裕:因为直军他是有保定军校的底子的一些军官,这个从总体质量上来讲超过奉军。
解说:直系高级将领如吴佩孚等人多是出身保定军校训练有素,而奉系军队的高级将领大都是当年跟随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旧派老将,像张景惠、吴俊升、孙烈臣、汤玉麟等人,这些人出身都是亦兵亦匪,毫无现代战术素养可言,与敌方一交手就败得一塌糊涂,然而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有一支奉系部队却表现出色,就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的东路部队,战争中长辛店战场奉军被直军前后夹击,奉军张景惠部第十六师长邹芬倒戈,奉系军队兵败如山倒,吴佩孚试图占领山海关,追击退往东北的张作霖,而张学良和郭松龄的部队虽败不乱,有秩序逐次退却,并在山海关成功地阻击了直系军队。
王铁军:在这个败仗当中,他之所以能够保住东北地盘,完完全全就是因为张学良和郭松龄,带领的东路军堵住了山海关,使直系的人进不了东北,这是他的直接原因,郭松龄和张学良领的部队里面,因为卫队旅,基本都是一些东北讲武堂的毕业生,所以他觉得我这个讲武堂没白训练,没白培养。
解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军队将官中也有东北讲武堂出身的,但那时张作霖觉得还是他的老伙计、老搭档们可靠,那些出身讲武堂的将官,除由张学良鼎力推荐郭松龄等人外,大多不受重用,直奉一战的失败让张作霖刻骨铭心,痛定思痛、他得出结论,以后的战争靠他那班匪气十足的哥们兄弟是不成的,现代战争靠的是训练有素的军事人才。
徐光裕:所以这次吃了败仗以后,张作霖就下决心,不行,我得改,我要把奉军重新要改造一下,其中很重要一条措施就是赶快办军校,把这个军校办好,所以就把最早的讲武堂就变成了一个东三省讲武堂了。
解说:为了尽雪前耻,以图东山再起,张作霖设立了一个整军经武的领导机构,名为东三省陆军训练处,从第四期开始,对东北讲武堂强化管理和教学改革,堂长也就是校长,由张作霖自兼。
姜廷玉:他就下决心要办好东北讲武堂,所以他就决心整顿军队,经武,以图通过培养人才,以图东山再起,一个就是扩大东北讲武堂的办学规模。
王铁军:每期毕业,张作霖无论怎么忙,都要出席毕业典礼,所以这个成惯例了,他们非常重视军事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一定要亲自出席,像毕业典礼的的时候,亲授一些奖章,奖品,讲的话我想不是一个大老粗讲的,非常有水平,这个时候,你看他这个讲话,和我们通常所想到的草莽英雄,完全不对上号,讲得非常好,他不讲国家,讲你个人,讲你个人发展,说你在军事学习,对你个人将来怎么怎么好,他讲这个,军人应该服从,他讲这个,其实也蛮有道理的,那时候没有国家概念。
解说:在东北讲武堂创办史当中,第四期有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借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固定了东北讲武堂的五大学科和六大基本教程。
徐光裕:总体来讲他这个学校的整个管理方法以及教学的体制制度,好多学的日本士官学校,另外也参照了国内一些其他的讲武堂一些做法,教官也是这样,他不拘一格,除了自己本身一些好的军官以外,主要的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
王铁军:就是1920年到1922年的教材,我们东北讲武堂用的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用的教程我都非常仔细地看了,它的那个章和节,教科书的构成一模一样的,包括用词都是一样的。
郭振峰:第一次搞到东北讲武堂教科书是这本,没有封皮的这本,这本教材是东北讲武堂战术学教程。
解说:东北讲武堂除了对学员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外,还有专人讲授医疗课程。
项振宇:我爷爷名字叫项乃辅,1920到东北陆军讲武堂担任军医工作,他担任教官主要对学员讲授的课程为卫生学、战地救护学、绷带学,这本书经历了战乱,经历了很多很多,这么多年能保存下来,我感觉这本书也是很珍罕的。
安东:东三省讲武堂设立于1907年,1907年的8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的各省应在省垣设立讲武堂,作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作,于是借用奉天陆军小学的房舍设立了东三省讲武堂,张作霖主政东北之后,改名为东北讲武堂,教学的内容分为学科、术科两类,学科包括战术、军制、兵器、地形、筑垒等几项,而术科则包括各兵科操练,野操、体操、剑术、射击等项,张学良就是从东北讲武堂毕业的。
解说:张学良、字汉卿、籍贯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十九岁那年打算去当时规模很大的保定军校学习,而张作相劝他不要据,张作相时任张作霖参谋长,曾担任东北讲武堂校长,他跟张学良明里说是因为他身份特殊,其实是怕张学良吃不了苦,在张作相的建议下,张学良找到张作霖要求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
姜廷玉:张作霖听说张学良要考讲武堂,他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他就说张学良,他说你考讲武堂不给我丢人吗?你一到那儿学不,干不了你又退出来这多丢人呢,说这个张学良,张学良一听说,别人能考进去,别人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一定能干好,能学好,后来张作霖说,你要真正能把东北讲武堂读下来,能毕业了,我给你一个团长当,张学良当时就以卫队的一个营长的名义进入讲武堂,他在讲武堂学习还是非常刻苦,学习成绩也不错,经常考第一,他为什么考第一呢,张学良后来回忆,他说不是我个人有能耐,而这些学员大部分都是行伍出身,再加上我比较刻苦,所以我能考第一。
解说:张作霖建校时就请了两位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教官,郭松龄就是被请来的战术教官,讲武堂教官多对张学良甚为关照甚至逢迎,唯独教官郭松龄管教甚严,决不稍加宽松,郭松龄严格的教学作风,深厚的军事造诣让张学良佩服不已,此时的张学良与郭松龄可以说亦师亦友。
范丽红:郭松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军人代表,他就是说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他就是说,严到什么程度?比如说他在讲武堂担任军事教官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和所有的学员一起出早操,无论三九,严寒都是这样,然后他自己也是保持一种非常简朴的生活。
#p#分页标题#e#
徐光裕:这个郭松龄当时就是当教官,教战术,教打仗,这个人很聪明,他的外号叫郭鬼子,为什么叫郭鬼子呢?他的点子多,鬼点子多,外号叫郭鬼子,他在后面战争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直奉战争中其他那些老将打得都不如他,1920年当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后,担任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时,便向张作霖推荐郭松龄,任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这是郭松龄受到张家父子信任和垂青的开始。
徐光裕:郭松龄这个人比这个张学良大好像十多岁,他跟张学良的关系特别好,张作霖对他总是有一点忌讳,因为他是从外边来的,不是他带出来的拜把子兄弟,但是经过几次直奉战争的表现,郭松龄表现还是不错的,所以这样的话他就开始慢慢重用他。
范丽红: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前,就是他们号称三八旅,他们当时各带一旅,然后这个旅的所有训练完全都是郭松龄按照比较现代化的军事训练手段训练出来的,他们的部队战斗素质特别高,可以说他们的合作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解说:东北讲武堂训练对象分两科,第一科为新编陆军军官,第二科为巡防捕盗各营军官,学员均由各镇、协、标、营摊派选送,开始时选送的学员素质极有问题。
王铁军:学员从东三省,辽吉黑三省各部队推荐人来了,然后举行笔试,因为当时这些学生文化水平非常有限,笔试根本就不会,怎么办呢?答不了,答不了就口试吧,改口试,问你姓氏何人,年方几何,问问这些简单的问题就算你合格了。
解说:后来时任讲武堂督办的张学良,接受郭松龄的建议,在社会上招了一部分学生,这样一些东北优秀子弟也进入了讲武堂,其中一位就是来自张学良海城老家的年轻人,名叫吕正操,吕正操读过三年小学,十八岁那年他从一位远亲那里得知,张学良的卫队旅是新式军队,重用识字的青年人,就说服家人在张学良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后来张学良看他能读会写,精明能幹,便推荐他考东北讲武堂,吕正操于1923年冬考取讲武堂,为第5期,后来,吕正操被张学良招到身边担任少校副官,团长。西安事变,张学良被拘,东北军群龙无首,吕正操加入中共,后成为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抗日武装的地道战,平原游击战,名震神州。
1922年5月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退败撤回东北老巢,五天后张作霖各种原有职务均被免去,7月16日张作霖成立东三省保安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并扩军备战,准备再次与直系争夺中央政权,以曹锟、吴佩孚等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后,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并通贿选使曹锟当上了大总统,此时奉系张作霖与皖系段祺瑞以及孙中山的军队,尽管政治理念不同,但是为了对抗直系武力统一政策,建立了三角同盟,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9月3日张作霖通电,谴责直系曹锟,吴佩孚攻浙,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成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于9月15日分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王铁军:第二次直奉战役当中,东北讲武堂的学生编用学生军,他没有回到原部队,就编成学生队直接参战,这个也是张作霖到最后,要继续把讲武堂扩大扩大,就是因为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表现非常优秀。
解说:这场恶战足足打了半个月,而吴佩孚根本没有料到,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的部队竟前赴后继,英勇奋战,10月7日撕开直军的长城防线,占领九门口,后又攻占了赤峰,吴佩孚在前线忙着督战,后方空虚,这时吴佩孚部下冯玉祥突然宣布倒戈,回师北京,囚禁了曹锟,于是战事急转直下,东北军重又入关,直奉战争历时两个多月以奉张大胜结束,直系主力被歼,直系军阀自此由盛而衰,第二次直奉战争最吃紧的时候,张学良七天未曾合眼,但他说得力于郭松龄,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郭松龄功高而未获赏,心中极为不满,在杨宇霆,姜登选将苏皖丢失之后,郭松龄气愤地对张学良说,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现在杨宇霆又缠着老帅,给他们去打地盘子,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
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此时郭松龄已露出反奉的心思,但张学良没有在意。
姜廷玉: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奉军打败了直军,郭松龄他在作战中非常勇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张作霖论功行赏的时候没有他,所以郭松龄他对这个事心有不满,就郁闷,另外他对张作霖平时的军阀作风和穷兵黩武有些看法,他就萌生了想驱老拥少这种想法,想驱逐张作霖,拥戴张学良主持东北。
解说:作为军人郭松龄是出类拔萃的,但有历史学家认为,他身上也有着致命的性格缺陷。
范丽红:包括最终导致郭松龄反奉,很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是反对张作霖的军阀混战,穷兵黩武,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我觉得他更多的是因为二次直奉战争以后,他自认为有功于奉系胜利,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所以怀恨在心,最终起兵反奉。
解说: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郭松龄将所部整编为5个军,亲任总司令,于11月23日亲率7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奉天进发,一场血战拉开了帷幕,而郭松龄的部下多为东北讲武堂的学生。
徐光裕:旅长、团长这一级别很多是他的学生,所以造成他有一点一呼百应的那种架势,因为大家也都很崇拜郭松龄,因为他在指挥下带领下,大家打了很多胜仗,所以大家都听他的,他讲他的理想,他反张作霖,反奉是为了民主革命。
姜廷玉:原来郭松龄专门办了一个陆军军官教育班,后来并到讲武堂,这个他在发生事变之前,他就提前把军事教育训练班的学员都调到前线去了,另外他部队当中相当一部分军官,也是讲武堂毕业的,他在事变当中以这些人为骨干,发动反奉的倒戈。
解说:此时张作霖对这场战争究竟能不能取胜还没有把握,郭松龄的部队短短几天之内就攻到了巨流河。
范丽红:虽然张作霖对郭松龄反奉有所察觉,但是真正还没有对他进行军事防备,所以他从滦州起兵以后,很快他就突破了山海关,然后打到了包括现在锦州,新民打下来,应该说最终在巨流河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两军隔岸对峙的情况。
解说:这里距离沈阳已经非常近了,在此危机时刻,张作霖慌不择路,也希望日本人能够拉自己一把。
范丽红:当时也都说,张作霖和日本签下了所谓秘密协议,秘密协议无非就是说,当时日本原则上保持中立,在所有南满铁路二十公里范围之么不许进兵,这样无形中其实是对郭松龄真正是一个遏制。
解说:由于日军的干涉,郭军原计划南北夹击奉天不能实施,只得在巨流河一线正面与奉军作战,此时在巨流河对面阻挡郭松龄的正是他昔日的学生张学良。
姜廷玉:因为他打的旗号是拥戴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的工作,后来因为张学良他没有跟着他,因为他不能反他的父亲,跟他父亲站在一块儿,后来有些军官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后,就没有跟着他、
范丽红:当时他们所有奉军,张家军队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到后期等他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的时候,没有人愿意跟他,当时的士兵说,吃张家的饭,穿张家的衣,我们不能打张家的人,所以对面指挥又是人家张学良。
徐光裕:看到张作霖,张学良的的势力还很大,又怕郭松龄成不了功,所以这种情况下就有人开始退了,把他的后路截了,把他的弹药库,把他冬天的被服都给他劫了。
范丽红:最后他不得不放下队伍,他自己和夫人逃走了,所以最终的结局还是比较悲惨的。
解说:至此郭松龄反奉,经历一个多月,以失败而告终,不久郭松龄夫妇被双双枪决,并在沈阳小河沿暴尸三天,郭松龄倒戈使奉军元气大伤,1927年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北伐军开始北伐,并节节胜利,眼见大势已去,1928年6月3日张作霖的专车从北京出发,准备退出山海关,保住东北的地盘,4日凌晨5时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当列车行至奉天西皇姑屯车站的时候,被日本关东军炸死,1928年12月29日与日本人有着国仇家恨的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效忠南京中央政府,东北陆军讲武堂出身的张学良一上台就大力整军,扩建东北讲武堂,并把讲武堂新校址定在修建两年之久的沈阳城东的东大营,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全新军校。
姜廷玉:他比较重视讲武堂,培养讲武堂的军官,所以一个他是扩大了讲武堂的规模,原来的讲武堂是在一个叫小东山边的一个地方,规模不大,他就任了以后,他就把讲武堂的校址选到了东大营,这个面积很大,就在扩建的这个学校。
解说:1931年东北讲武堂的规模达到建校最高峰期,第十一期学员人数已增加到两千三百人,然而这些学员却没能完成自己最后的学业。
王铁军:第十一期没有毕业,正好赶上1931年9月份的九一八事变,其中有一部分所谓的十一期,没有毕业的十一期一部分就回到老家了,有一部分人就参加了当时张学良领导的叫东北救国会,下面有个东北义勇军,义勇军下面的中级和下级班长,排长一级,好多都是讲武堂毕业的,日本非常挠头,就是他们都受过职业训练。
安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黑吉辽三省大部分重要城市在几周之内沦陷,19日中午12点,日军进入了空无一人的东大营,掠夺了东北讲武堂的全部训练器材和军事物资,由此东北讲武堂的历史戛然终止,感谢收看《凤凰大视野》,明天请您继续收看《百年军校风云录—黄埔军校》。
《少帅》中郭松龄夫妇南口战役遭处决!
#p#分页标题#e#
郭松龄没有心气再继续打下去,宣布下野,带教导队单独突围,余部委托霁云代为收容,临走前奉劝部下从今往后听从张学良的命令。郭军参谋长邹作华下令以东北国民军司令部的名义,命令各军停止攻击。张学良接到邹作华电话,立刻通知第三方面军各部马上停火,并承诺邹会尽快安排叛军回家,双方停战议和。郭松龄在突围的时候被穆春的骑兵抓住,关押在老达房。张学良接到毓麟电话得知郭松龄被抓,企图营救,但还是晚张作霖一步,此刻张作霖已经派喜顺前往老达房处决郭松龄夫妇,给喜顺的电报还未发出,已经收到郭松龄被处决的消息,看到郭的遗言,学良痛不欲生。
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造反?《少帅》中郭松龄夫妇南口战役遭处决!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