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恶性竞争的危害,商业恶性竞争事例盘点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恶性竞争又称过度竞争(Excessive competition)在国外经济学文献中又称自杀式竞争、毁灭性竞争或破坏性竞争,在日本被称为过当竞争,在中国则有人称为恶性竞争,表现为企业之间频繁发生的价格战、资源战、广告战等现象。 贝恩从哈佛学派SCP模式的经验研究出

恶性竞争又称过度竞争(Excessive competition)在国外经济学文献中又称“自杀式竞争”、“毁灭性竞争”或“破坏性竞争”,在日本被称为“过当竞争”,在中国则有人称为“恶性竞争”,表现为企业之间频繁发生的价格战、资源战、广告战等现象。

 

贝恩从哈佛学派S—C—P模式的经验研究出发,认为过度竞争是非集中型市场结构特有的现象,从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

 

⑴产品价格长期处于平均成本之下,从而企业只得到远低于正常水平的利润;

 

⑵要素报酬长期处于正常水平之下且难以转移;

 

⑶对经济周期反映迟钝。

销售人员恶性竞争的危害,商业恶性竞争事例盘点



销售人员恶性竞争的危害:

一个团队的领导者除了引进竞争机制之外,重要的是在团队成员开始竞争之后,随时掌握情况,防止竞争恶性化。

 

如果竞争在开始时是良性的,但是由于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和员工原本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影响,导致竞争由良性转变成恶性,而领导又无法将其转回到良性时,宁可将这场竞争停止,或者将团队的工作停止,也不能任其发展下去。

 

恶性竞争可能一时提高工作效率,一时也可能给公司带来效益。但这些是在破坏团队的基础上得来的,不能长久,很难持续。

 

也许表面上看,采用恶性竞争取胜的团队成员执行力得到了提升,可却给团队造成了很难弥补的创伤,其他成员会认为越卑鄙、越不择手段,越能在团队中立足。那么,团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将不再存在,团队作为一个整体的执行力也就消失了。

 

引进竞争机制是团队领导提高团队执行力所要做的工作,但是,必须要注意竞争一定要是“良性”的。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携带头小肚子大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他们会把盖子盖严,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以后,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

 

这是为什么?

 

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但是,竹篓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蟹踩着它往上爬。尽管篓口一直敞开着,但却没有一只螃蟹能够幸运地脱离牢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竞争面前固然不必讲什么谦让,但竞争的规则却不容随意践踏。如果破坏了共同遵守的竞争规则,有序变成了无序,竞争变成了乱争,那么在无规则的混乱状态下,每一个个体都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不择手段地攻击,就会出现如螃蟹一样苦苦挣扎到篓口却又再度被拖回深渊的状况。 原文:

商业恶性竞争事例盘点:

手段1
  
技术屏蔽
  
案例:QQ、360
  
从11月3日宣布让用户作出360与QQ“二选一”的决定后,和360的“战争”一直在升级。
  
11月4日晚间,360方面透露,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全力干预下,目前QQ和360软件已经实现了完全兼容。但是方面称360在说谎。


  
5日,马化腾明确表示,工信部倾向于认定无辜。并向公众解释的自救做法是不得已。而360董事长周鸿祎于6日凌晨对外发出一封公开信,表示此前抄袭360安全卫士并强制推广的行为,是欲置360于死地。
  
而金山、傲游、可牛、百度四大厂商5日针对360高喊出“不惜玉石俱焚”也要联合抵制,但关于四大厂商何时正式开始“不兼容”,可牛CEO傅盛却表示,目前不兼容的方式与时间,都尚未确定。当时就有业内人士称,四大厂商此举,意在联手给360制造舆论压力。
  
此次事件源起于9月27日,360新推出一款仅针对QQ软件的名为“360隐私保护器”的工具软件,正式向宣战,将二者持续多年的“暗战”演化成了明斗。360方面称,某些客户端软件会在后台密集扫描用户硬盘,并悄悄查看与自身功能毫不相关的文件,而“360隐私保护器”可实时监测并曝光客户端软件窥视用户计算机隐私的行为。
  
紧接着,360又推出“扣扣保镖”,在QQ体检、查杀QQ盗号木马等板块的基础上,新增了阻止QQ强行静默扫描用户硬盘功能。随后就有网民发现,安装启用“扣扣保镖”后,QQ不能正常升级,不断被提醒有360在影响进程,不得不关闭360安全卫士才能进行。

版权所有:


  
双方矛盾一步步升级。10月14日晚,发出公告称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做出赔偿。而360也向媒体表示:“QQ窥私事发后,发假新闻说360涉黄,并用技术手段全面封杀360隐私保护器的下载地址,阻止网民下载,对此,360将提起反诉。”
  
手段2
  
黑公关
  
案例:蒙牛、伊利
  
今年10月19日,新浪微博传出消息,称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是蒙牛集团联合其公关公司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为打击竞争对手策划出来的。消息经网络疯狂传播,蒙牛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紧随其后,伊利通过媒体发表声明,证明蒙牛曾通过公关公司在网络上散播攻击伊利品牌及产品的负面消息,因为伊利反应迅速才免遭圣元奶粉的下场。随后,呼和浩特警方对外证实,蒙牛员工安勇利用公关手段策划攻击伊利,属于商业诽谤,并批捕涉案人员。蒙牛也及时撇清与安勇的关系,并向伊利及消费者公开道歉,才使这场“乳业地震”趋于平复。
   版权所有:
蒙牛道歉之余,重提几年前的“未晚事件”反击伊利,称2003~2004年间,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委托其合作公司北京未晚品牌传播机构,对蒙牛公司进行新闻攻击。但是时隔几年,“未晚事件”仍然悬而未决,所以要求公安机关查办,予以解决。
  
在伊利对“未晚事件”尚无公开回应之际,蒙牛集团副总裁胡苏东10月25日对外表示,蒙牛希望与伊利“化干戈为玉帛”,双方进行良性竞争,仍未得到伊利方面的回应。至此,双方都陷入沉默。
  
手段3
  
终端封杀
  
案例:雪花、燕京
  
今年5月,啤酒消费刚刚进入旺季之时,就有雪花啤酒经销商向媒体爆料,称公司为推进北京市场专门研发的迎合北京消费者口味的原汁麦啤酒,铺货到北京各区销售终端小店铺后,竟会不翼而飞,终端市场几乎买不到该产品。经调查发现,是有燕京啤酒的业务员通过两箱换一箱或是三箱换两箱的方式,将雪花啤酒换走,或是当众打开倒入垃圾桶销毁,或是以十分低廉的价格重新放回市场扰乱雪花啤酒的正常价格,甚至还将大量啤酒集中在一起,于烈日下暴晒多日直至啤酒变质后,再送回市场。


  
随后,雪花啤酒在自己的“主场”武汉也如法炮制,在终端上“扼杀”燕京啤酒,上演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大战。燕京啤酒经销商称,雪花啤酒工作人员强行用雪花啤酒换走燕京啤酒,使燕京啤酒在武汉的销售大受影响。
  
贴身肉搏
  
手段4
  
案例:九阳、其他品牌
  
今年10月2日,北京天通苑的家乐福卖场,来自安徽的九阳豆浆机促销员袁凤利被逼到消防通道里,被来自另一豆浆机品牌的4个促销员围殴。
  
这次围殴只是当天发生在北京家乐福门店暴力事件的一场,九阳促销员仅在当天就被“打了三场”。类似的冲突继续在全国上演。同一时期,在安徽、浙江、福建、湖北、云南、陕西等多个卖场中,单单九阳与其他品牌之间发生的暴力事件就有约50起。
  
手段5
  
诉讼战
  
案例:优酷、酷6、土豆等

2009年的视频网站市场,给人的最直观印象就是“混乱”,几乎所有国内大型视频网站都卷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去盗版化”混战。而且,从优酷、土豆,到搜狐、激动网全都有了版权诉讼被告和原告的双重身份。 原文:
  
当年9月15日,搜狐视频、激动网、优朋普乐联合版权方、广告界、法律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启动“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扛起了“去盗版化”的大旗,对优酷、土豆、迅雷等主要视频网站1000余部被侵权的国内影视剧取证保全,提起诉讼。一时之间,酷6起诉优酷和土豆、优酷起诉酷6、土豆起诉酷6、优朋普乐告迅雷、迅雷告搜狐、搜狐告优酷,还包括“反盗版联盟”集体对优酷的起诉,以及此前很少出现的乐视网起诉皮皮网,整个视频领域陷入了诉讼的连环套,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到底谁侵了谁的版权,让人莫衷一是。
  
几乎每一家视频网站都有“案底”在身,相互间的连环诉讼也使整个行业的阵营分野变得清晰。搜狐、激动网等新晋视频网站挟强大资本之实力,以版权为武器,联合版权权利方,对视频行业的“既得利益者”发起猛烈冲击。而优酷、土豆、迅雷等视频行业的老牌企业和领先者,本来互为竞争对手,但面对新晋网站的挑战也选择了暂时联手,共同抗御这场“版权风暴”。2009年10月28日下午,在深圳格兰德假日酒店紧邻的两个会议室内,由搜狐、优朋普乐等成立的“中国网络食品反盗版联盟”主办的“第二届联合行动新闻发布会”,和迅雷的“揭露搜狐、优朋普乐‘虚假联盟’”新闻发布会同时召开,双方短兵相接,甚至还惊动了警察。

摘自:


销售人员恶性竞争的危害,商业恶性竞争事例盘点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