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通常所说的物价其实就是生产价格,但生产价格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加上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就是价值的转化形态。每个国家的物价也都不同。现在有很多人会出国旅游或者上学会发现国内和国外物价都有差距,如果物价上涨会对居民造成什么影
物价,通常所说的物价其实就是生产价格,但生产价格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加上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就是价值的转化形态。每个国家的物价也都不同。现在有很多人会出国旅游或者上学会发现国内和国外物价都有差距,如果物价上涨会对居民造成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一块去看看日本物价和中国物价大对比的介绍吧。
日本物价和中国物价大对比
《日本经济新闻》周五发表了一篇对比中日两国物价水平的文章,文中引用日兴证券的调查结果称,目前中国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水平已经超过日本。
SMBC日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牧野润一制作了将中日购物网站的产品价格按1元人民币兑约15日元换算后进行比较的一览表。表格中的价格信息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主要购物网站,采集时间点为今年4月底。
观察这张表可以发现,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的价格来看,中国已经高于日本。而液晶电视基本相同,但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则是中国比日本高出约50%,运动鞋和牛仔裤的价格虽然是日本更高,但洗涤剂则是中国明显高于日本。
版权所有:
我在中国长大,3年前被派到日本工作,因为对孔子太亲切了,对《论语》太熟知了,对中国文化几近吸收和融入。让我看到我留下来的重要性和前瞻性。于是,我对比来对比去,应留下来为普及孔子文化,去倾尽我的心血和生命。
我在日本生活了3年,了解中国,也慢慢看懂了日本。所以,看到很多关于中日两国老百姓生活水平对比文章,觉得有些与事实中的情况不太一致,就在这里通过衣食住行和购物来对比一下两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我所讲都是客观的实际情况,希望大家也能本着平静和客观的心态来正视和理解这种差距的真实存在性。可能在数据上有些出入,也请大家积极给我提供的同时,并予以原谅。
首先说购物,说买高档品。日本的私家车是很普通的东西,日本人的月工资是35-40万日元左右,通常在银行、大手企业、IT和IT关连公司、商社、 政府部门、自营业者的月收入更高,通常日本普通的大手企业(大型企业)普通正式员工的工资都在每个月40万以上,甚至更高(包括每年两次奖金).(根据日本厚生省的调查,日本会社员的平均月工资在50万日元以上,但我所知道的普通员工,每个月也就三十几四十万日元。)而日本一台普通家用车的价格不到200万日元,普通车型的价格与中国同价,甚至更低,也就是说用四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私家车。但日本人把车当成消遣或生活工具,比如我家买的节油丰田车BLIIUS一年能开上三十或四十几次就差不多,东京交通方便,坐电车可以四通八达。
摘自:
当然日本普通的数码照相机、摄相机的价格比在中国还要便宜。比如可以用3万日元买在中国出售价格在3000人民币左右的相机。
日本人的住房,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楼既日本人叫“一户建”,也就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小别墅。价格在3000万日元至5000万日元之间,折算人民币是在210万-350万人民币之间,是一户家庭6-9年的收入总和。这个价格正是中国北京或上海同等面积的房价。
日本人可以轻松的贷款买房,比如一套4000万日元的别墅,首期只有100万日元,然后每个月还10至15万日元的贷款,30-50年还清。
再说交通,日本的交通方便,只要到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交通环境比北京、比上海要强上多少倍。而且交通费占收入比例也比在中国便宜,比如,日本普通出行的电车票在130日元-300日元之间,月票是通常价格的一半左右,而且日本会社员的车费都是公司报销。再说大都市的人们上班都坐电车,不管你是老板还是职员。因为日本公司都不养车,而是租车或包年车。
说穿衣,日本现在的物价是全世界最高的,但远没有国内报道的那么高不可攀。比如,在日本普通的时装专卖店,买一件 T恤,如果是日本以外的国家制造,价格在500日元至1000日元之间,日本本土产品的价格在1500-2000日元之间,占月收入的0.1%至 0.7%,冬装外套的价格在1万-2万日元(2万日元的冬装已经算是绝对高档货),占月收入的3%-6%。
而在中国,专卖店的T恤通常在50元人民币有时候上百,一件西装不上千就上万,让我不可理解和震惊。
再说吃,大家都说在日本吃东西贵,如果按绝对价格来看,日本的东西的确贵,但如果按月收入比率值来看,绝对不比在中国的大城市贵多少。
再说玩,在日本旅行,比如去澳大利亚中档的六日旅,费用在10万日元左右,相当于月工资25%-33%;去加拿大、美国十五日游,费用在15万-20万日元,相当于每个人月工资的一半;去东南亚旅游非常便宜,10万日元可以游新泰马一个星期。
而在中国,去澳大利亚一个星期需要人民币8千以上,比日本还要贵。去美加十五日游,费用在1万5千人民币左右,是月工资的4-5倍,去东南亚最近好像也便宜了,但也要8000人民币左右,与日本相当,但却是中国人月工资的2至3倍。在中国滑雪,是按小时算钱,一个小时便宜的20元、贵的 50元,一天如果想滑8个小时,需要花160-400元,相当于月工资5%-10%;在日本滑雪,按天算钱,一天便宜的7000日元,贵的1万日元,相当于月工资的2.5%-3.3%,而且从早上九点,可以滑到晚上九点,随便。
在日本看一场美国大片,价格是1800日元,相当于月工资的 0.05%。但在中国看一场美国大片,价格在30-50人民币。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原文:
近年来,CPI指数虽然一直维持在个位数的增长,但是居民们还是会用“飞奔”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物价上涨速度,并表示这一增长速度已严重超越了工资的上涨幅度,还有很多人在慨叹又拖了当地平均工资的后腿(见上图)。或许正是这飞奔的物价远远超过了工资涨幅,才让很多人感觉并不幸福,幸福指数比较低。
以北京为例,2006年,北京市全体居民消费水平16670元,月均消费1389元,到了2015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803元,月均消费2816元,10年间涨了一倍多,其中健康、娱乐消费支出明显增加。
物价上涨、生活支出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但对有些人来说丝毫不受影响,他们生活品质在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多元化。那么这些人是如何平衡物价上涨与生活质量的呢?
在上面10年来这种不成正比的对照中,人们也找寻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手机购物。《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10月,中国手机网购用户规模已达2.70 亿人,网络交易额全球第一。随着4G移动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用手机解决吃穿住用行的各种需求。比如,用手机打车比找出租车省时又省钱,通过手机购物不仅省钱、省时间,还省力气更加低碳环保。
省钱又节约时间是手机购物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那么在大数据时代,手机购物到底是如何改变消费者生活的呢?
近日,生活电商多点公司发布了的《2015年智能生活报告》,我们可以在这份报告中找到各种答案,这份报告是多点联合物美基于470万用户52.5亿元消费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
根据《2015年智能生活报告》,北京、华东地区通过多点App购买柴米油盐、生活日用品的平均每月消费额是626.3元,占据了北京市居民月均消费的近1/4。
摘自:
而且,多点远程用户在2015年通过手机购物,每人每次可节省55.7分钟,全年共节省了262,010,025分钟,相当于2183416部电影,看琅琊榜全集107823次。平均每次至少少走9910步,全年共节省路程29,112,225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726圈。如果要是开车或者坐车去超市购物的话,这得减少X吨的碳排放,由此看来,手机购物真是低碳有环保。
#p#分页标题#e#
另外,通过多点公司发布的报告还有一个有趣的新发现,那就是手机购物不仅节省了时间,另外还提高了用户购买生鲜水果的频次,日常饮食也更为健康,全员已经进入一个“新鲜轻食”的新时代。用手机逛超市的人才是真正的“健康生活家”,他们平均每次购物商品为6个以上,平均消费支出175元,其中购买水果蔬菜的费用占到了80元,粮油速食仅为28元。
版权所有:
另外,两地用户的消费及购买习惯也有很大不同。北京用户最爱的TOP3产品是燕京听啤、露露杏仁露和三元牛奶,而华东用户最爱的TOP3商品则是大农垦珍珠米、伊利纯牛奶和常熟玉米油。华东用户属于生活享受型,而北京的用户更喜欢经济实惠,华东用户平均每次购买金额189.8元,远超北京用户的148.1元。另外,多点公司发布的报告中还有很多数据统计,限于篇幅,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这份报告自己研读。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智能化时代,科技、时尚、新潮的智能硬件不断涌现,从客厅到卧室,从厨房到书房,一切都变得智能起来。在未来的物联网与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智能推送不仅能够节约我们的时间成本,同时还会大幅提升我们的消费体验,正如多点公司发布的智能生活报告中通过对个人消费的数据总结与分析,最后帮助消费者精准消费、低价消费。总之,智能高科技对生活方式的革新永无止境,未来的智能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日本物价和中国物价大对比,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有什么影响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