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简要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子子孙孙,就连国外也是受一定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字体,汉语被誉为最难学的一门语言,很多人都觉得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但是却有一些国家在使用,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汉

  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子子孙孙,就连国外也是受一定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字体,汉语被誉为最难学的一门语言,很多人都觉得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但是却有一些国家在使用,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咱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吧

 

  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
 

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简要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语新词给日本人打开世界之窗

 

  日剧《神探伽利略》中,主角汤川学的黑板上常常满是物理、化学名词,中国观众看到往往觉得很熟悉,因为许多都是汉字词。“化学”是不折不扣的新名词,清末之前从未见于汉文典籍,不仅中国典籍没有,日本典籍也没有。“化学”一词的发明权,长期被理所当然地归功于日本人,毕竟人家科技先进嘛,科技词汇想必是人家发明的。但“化学”这个现在为中日两国所通用的名词,其诞生地是上海,创制过程中也有中国人的身影。

 

  明清两代,汉语文言是东亚世界通用的书写语言,汉字是东亚世界的通用文字。不仅中国使用,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国的知识分子都以汉字作为主要书写手段。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孙中山在会见日本社会活动家宫崎寅藏、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潘佩珠,蒋介石会见韩国独立运动领袖金九,双方都是通过书写汉字“笔谈”来实现交流的。当时的东亚知识界因此拥有了极高的流动性。

 

  19世纪中叶,日语的词汇不仅尚未能影响汉语,反而是汉语的新词向日本输出,给幕府末年的维新人士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日本人大量造词,要到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时期。至于日本的所谓“和制汉语”新名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渗透则要到甲午战争以后了。 版权所有:
 

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简要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

 

  从使用人口上来看,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日语名列前茅;但由于使用者仅限于日本人,使用地域被限定在日本人聚居地,故日语一直不那么为人们所注目(注目「ちゅうもく」)。只是,近年来随着日本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日本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语才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所知,被作为一种国际语种而加以重视和学习。

 

  关于日语属于何种语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迄今尚无定论。由于日语同朝鲜语、蒙古语等阿尔泰诸语在语法(文法「ぶんぽう」)上有较多的相似点,因而有人认为日语同这些语言有关系。也有人依据同日本共通的文化要素,在从中国南部到喜马拉雅山(ヒマラヤ山脈「ひまらやさんみゃく」)直至没有照叶树林带周围的语言(例如西藏语)中,试着寻求共同的语系。此外,还有人认为日语与波利尼西亚语和多伦比亚语同一起源。

 

  有关日语的最早记录可以上溯到公元三世纪,它是中国历史书中引用记载日本事件的词汇。

 

  日本最初没有文字,五世纪起,中国古代文化传入后,日本人开始借用汉字(漢字「かんじ」)表意记事,后来又从汉字发展到用音节文字(假名)来表意记事。 这也就是日本人使用汉字的由来。假名是日语的字母。日语的假名是从汉字输入日本后,利用汉字的形和音而不用汉字的义而演变来的。

例如:日语假名“も”就是由汉字“毛”字演变而来的;日语假名“い”就是由汉字草书体“以”字演变而来的。

 

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简要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


 

  这些假名是借用了汉字的形和音、放弃了它们的词义而来的,是一种假借的用法,所以称之为“假名(仮名「かな」)”。日语中每个假名代表一个音节。假名包括清音、浊音、半浊音和拨音。此外,还有由两个或三个假名组成的音节,即长音、促音和拗音。

 

  每个假名都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字体,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只用来记载外来语(指除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输入的词汇)和某些特殊词汇。因此,现在使用的是一种将表意文字汉字同表音文字假名交叉使用的“正书法”,但是这种正书法过于复杂,因此成了妨碍日语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因素。

 

  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因而从汉语中借用的词汇在日语中占了60%以上。据统计,目前日本通用汉字约为2400余字,比中国《康熙字典》中通用汉字数少了1000多字。近年来日本又吸取欧美各国的文化,借用欧美语、特别是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简要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

摘自:


 

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简要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写法和演变过程。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也可以看成是汉字的发展史: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以上这几种字体也被称为“汉字七体”。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我国最早的“马”字。

 

  金文

 

  金文的“马”字相对于甲骨文已有所变形,比甲骨文更加简洁、更加清晰。

 

  小篆

 

  篆文“马”字继承了金文的字形,而且演变的更加具体,已有了繁体“马”字的模样。后来秦国统一文字,丞相李斯删繁就简,小篆应运而生。

 

  隶书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了小篆的不变,于是比小篆更为简洁的隶书就出现了。也奠定了现代汉字“马”的字形结构。

 

  楷书 版权所有:
 

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简要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

 

  到了公元3世纪初,楷书出现了,这种字体被视为标准字体沿用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行书

 

  行书是以隶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实用性艺术性兼具。行书的“马”字看起来艺术性更高。

 

  草书

 

  草书讲究不拘章法,笔势流畅,让人在感受到优美。草书看似随意,实用性不高,却有很高的艺术性。草书的“马”字看起来也更具气势,气贯长虹。

 

  简体字

 

  建国后,我国进行了文字改革,通过立法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自此,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马”字出现了,“马”字的演变也就随之结束。

为什么日本人也用汉字,简要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