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地震这个东西是一个破坏性极强的一种自然灾害,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之前在我们国家或者世界上也都发生过较强级别的地震灾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是地震结束了,当我们就要缓过神来的时候有发生了余震,为什么会这样,余震对我们有没有伤害?他
我们都知道,地震这个东西是一个破坏性极强的一种自然灾害,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之前在我们国家或者世界上也都发生过较强级别的地震灾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是地震结束了,当我们就要缓过神来的时候有发生了余震,为什么会这样,余震对我们有没有伤害?他的破坏度强不强?
地震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摘自: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由于地震时逆冲则能量释放不彻底,地震衰竭速度较慢,所以往往会有余震期。
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
我们一般都认为,余震只是当地震发生后,该地所在断层中能量继续发散,引起附近地区发生一系列较小规模的地震。但美国地球物理学家的发现,却可能推翻这一结论。他们认为,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更加“活跃”的地震波冲击,而不是此前认为由于地震引发的当地破碎岩层,由于相对静态的自身压力导致的附近地壳重组。
余震的危害有哪些
那为什么在主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如此密切监测余震的发生?
摘自:
因为余震的危害的确难以忽视。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建筑物以及山体破碎岩层的二次破坏。许多建筑物遭受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彻底毁坏,但已变得很不牢固。
余震也会继续破坏已经破损的山体,导致泥石流或水灾等,甚至造成更大的浩劫。其次,余震也会持续冲击人的心理。刚刚受过主震摧残的人们,心理会很脆弱,以至于闻震色变。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许忠淮,在接受采访时说,地震预报有三要素,就是震级、时间、地点。但预报后没震,也很难避免,毕竟现在地震预报还有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地震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余震的危害有哪些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