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在悠久的历史中仍然传承了下来。只要是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会被这里深深震撼。敦煌莫高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尤其是敦煌壁画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 为什么敦煌壁画保持千年不褪色? 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在悠久的历史中仍然传承了下来。只要是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会被这里深深震撼。敦煌莫高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尤其是敦煌壁画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
为什么敦煌壁画保持千年不褪色?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特征。
敦煌壁画以所以千年不褪色的原因是:
1、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成分为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
2、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壁画不宜被潮气侵蚀。
3、多数洞窟一直被沙漠掩埋着的。( 光线对莫高窟壁画颜料的影响,是引起颜料变色、褪色的主要因素之一。颜色发生变色、褪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上千年来紫外光以及可见光累积照射、逐渐变化的结果。对于一般的洞窟来说,壁面接受到的光主要是散射光,因此,测定不同位置、大小
敦煌莫高窟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