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作为一项全民性运动是很受欢迎的,有不少市民每年都会选择参加马拉松,但是马拉松也是存在危险的,尤其是对于经常不锻炼身体的人来说危险更大,近年来马拉松猝死事故常有发生,那马拉松猝死是否有赔偿呢?如何预防马拉松猝死? 跑马拉松猝死是否有赔偿 1
马拉松作为一项全民性运动是很受欢迎的,有不少市民每年都会选择参加马拉松,但是马拉松也是存在危险的,尤其是对于经常不锻炼身体的人来说危险更大,近年来马拉松猝死事故常有发生,那马拉松猝死是否有赔偿呢?如何预防马拉松猝死?
跑马拉松猝死是否有赔偿
12年,广州举行首届马拉松,选手陈杰跑过了5公里后开始感到身体不适,最终在冲过终点后倒下,经送院抢救后于凌晨不治去世。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室颤动、猝死。
事后,广州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和陈杰父亲陈启志一家协商善后赔偿事宜。他说,广马组委会提出赔30万元,但陈启志一家提出,要求赔偿100万元。
近年来,马拉松猝死事件仍在发生,虽然主办方等想尽办法提高门槛,但是,这些事件还是未能避免,一旦马拉松发生猝死事件,关于事后的赔偿问题又是一个问题,那跑马拉松猝死是否有赔偿?
版权所有:
对于马拉松猝死的突发性和偶然性,目前大多数活动主办方普遍采用的免责方法,即报名时要求参赛者签订一份“生死状”。
例如上饶马拉松赛事,主办方在网站上做出免责声明:“比赛中,因个人身体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由参赛者个人承担责任。”再例如“毅行·江西”徒步马拉松比赛,也出现了往返交通途中和活动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活动组织者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的条款。
“这源于大多数人对体育运动的误解,认为参赛者系自愿参与,出了事与主办方没有关系。”但是有律师表示,这种条款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很多主办方要求参赛者提供体检证明,实质上是为后面的免责条款做铺垫。”在《合同法》中早就有明确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
律师认为,让参赛者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法。仅通过免责条款规避责任是没用的,购买保险能为双方提供保障。现在一些赛事主办方通过保险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律师还表示,参赛者如果出现意外,购买了保险可按保险条例获赔,如果未买保险,死者家属仍可以向主办方提出索赔。
如何预防马拉松猝死
运动性猝死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最近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情况,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近年来,马拉松比赛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例子不少,其中在我国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对于运动员(无论其为专业还是业余),这样一组一向被认为是最健康的人群,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不幸猝死?
基因检测看你是否适合跑马拉松
据介绍,很多运动员发生运动性猝死均死于心源性猝死。一般来讲,体育锻炼的确会加重心脏负荷,人在安静时心率较低,心脏并没有因此负担过重,人也不会因为体育锻炼加速死亡。长期、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强度较低、负荷量大的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心脏等整体内环境,预防猝死。但是,短时间的、强度大的体育锻炼则不能产生这种影响。目前研究证实,运动性心源性猝死不是由运动这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
摘自:
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技术,能够做到运动性猝死的提前预防,可以评估哪些人不适宜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比如马拉松等,赛场上的运动猝死事件发生的几率就可能得到降低。
赛前“7+2”自检很重要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800多场全程马拉松赛,上千万人次的跑者,其中猝死发生概率约为五万分之一。因此有专家认为,马拉松猝死是概率事件,无法避免。
专家建议,在马拉松赛事起跑前不妨引进医院甚至保险行业惯常用到的身体状况安全问卷调查(PAR-Q),也是俗称的“7+2”问卷,比如“进行运动时,胸腔是否感到痛楚”等。起跑前主办方完全可以简单宣读一下这九个问题,让跑者自检,再确认是否能继续参赛。
有运动习惯者不能太自信
最近发生的几起马拉松猝死事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事情的往往是青壮年,他们都有运动的习惯,却倒在了难度相对较低的十公里跑这个项目上。对此专家提醒道,一直有运动习惯的人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其实是存在风险的。“比如有人每天打一个小时篮球,他认为自己体能充足,跑马拉松不成问题,但其实这两种运动强度并不一样。”运动项目不同,训练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转项目时应该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比如一些大型马拉松赛前都会有训练营,跑者也应该进行一段循序渐进的训练。“相对来说,日本马拉松的事故出现率较少,一来他们的医疗配套专业,二来日本有跑马拉松的传统,三来小朋友从小的运动教育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我们这里的跑者很多都是小时候运动少,长大了一时心血来潮就去跑马拉松这种高负荷的运动,结果过于自信反而事故率高。” 版权所有:
运动、急救知识普及要到位
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犹如井喷,但很多主办方的各项配套并不到位。比如一些城市的马拉松虽然能做到每隔一两百米配备一名志愿者,但他们没有受过任何急救训练,一旦出了状况就傻眼。或是有救护车过来,但作用仅仅是运送伤者,车上没有必要的医疗配备,这些都会导致伤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增加猝死几率。现在不少城市都想搞体育营销,想利用马拉松赛事提升城市形象,但他们更需要专业的指导,而不能光凭热情。
跑马拉松猝死是否有赔偿,如何预防马拉松猝死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