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或者是在电视新闻中,我们大家应该都见到过关于泥石流的报道,泥石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大家都知道在遇到这样不可莫测的灾害时,能够自救时最后的办法,但是应该如何安全的自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灾害是怎样形成的?经常发生在什么地
在生活中或者是在电视新闻中,我们大家应该都见到过关于泥石流的报道,泥石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大家都知道在遇到这样不可莫测的灾害时,能够自救时最后的办法,但是应该如何安全的自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灾害是怎样形成的?经常发生在什么地方?
发生泥石流时最佳躲避点介绍
预测泥石流也很重要,当发现河(沟)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杂草、树木,都可以确认河(沟)上游已经形成泥石流。仔细倾听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的声音,这种声音一旦出现,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应迅速撤离。
慌乱不利于逃生,应从容观察泥石流的走向,不要顺着泥石流可能倾泻的方向跑,不要在树上和建筑物内躲避,泥石流的威力要大于洪水,其流动途中可摧毁沿途的一切障碍,要向泥石流倾泻方向的两侧高处躲避。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衡下滑,应待在基底稳固的高处。
应避开河(沟)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足的凸崖,因为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功能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过去许多人“爱财不要命”,因收拾细软被泥石流吞噬的事例数不胜数。
原文:
有可能的话,逃出时多带些衣物和食品。由于滑坡区交通不便,救援困难,泥石流过后大多是阴冷的天气,要防止饥饿和冻伤。
别以为刚发生过泥水流的地区比较安全,有时泥石流会间歇发生,如果正驾车穿越刚发生泥石流的地区,一定要当心路上的杂物,最好绕道找一条安全的路线。
一些依山傍水的村庄或建筑物以及建在山上的宿舍,遇到暴风雨后应格外防范,做一些有组织的防范措施。
作为旅游者乘汽车或火车遇到泥石流时,应果断弃车而逃,躲在车上容易被掩埋在车厢里窒息而死。
如果泥石流使河流堵塞,还将面临另外的问题——洪水,应尽可能在任何灾难来临之前疏散人群。
专家提示:遇到泥石流的自救措施
●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
●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
●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千万不要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不要顺着泥石流方向奔跑。
泥石流是如何形成的
1.泥石流活动具有高速突发性,这种突发性,不仅使灾情加重,而且难于准确预报和有效防治。
2.泥石流的活动具有周期复活性。
3.链生性和群发性。常常是滑坡、崩塌ü泥石流ü滑坡、崩塌循环产生。
4.发生的前兆是上游沟谷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位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摘自:
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发生泥石流时最佳躲避点介绍,泥石流是如何形成的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