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是如果杀人犯是一个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处理?我国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于成年人时有所不同的,但是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承受年龄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是如果杀人犯是一个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处理?我国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于成年人时有所不同的,但是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承受年龄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未成年如果杀人判什么刑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然而面对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刑事案件的增多,14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否需要降低引发热议。
未成年人犯罪屡见不鲜,但是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年龄段的刑罚却大不相同。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原文: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未成年人犯罪如果符合从重量刑情节,也一样从重,这和成年人犯罪的调整幅度是一样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罪行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极深,即使具有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也不足以抵消其犯罪行为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程度,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哪些规定?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和行为种类有所限制。
《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摘自: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所以,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