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为什么会存在,人为什么走向同性恋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同性恋为什么会存在,人为什么走向同性恋? 今天一个叫寞寞然的女人写了一个帖子,说她的丈夫在结婚以后变成同性恋,弄得她很痛苦。 现在社会上关于同性恋的事情越来越多了,真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包括美国总统竞选也牵扯到了同性恋的问题。一些州开始同情同

同性恋为什么会存在,人为什么走向同性恋?

 

今天一个叫寞寞然的女人写了一个帖子,说她的丈夫在结婚以后变成同性恋,弄得她很痛苦。

 

现在社会上关于同性恋的事情越来越多了,真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包括美国总统竞选也牵扯到了同性恋的问题。一些州开始同情同性恋,而另一些州以及一些势力(包括摩门教)仍然坚持敌视的态度。保守主义者占了上风,布什当选为美国总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未来的一些倾向。

 

在人们的认识范围内,总是一阴一阳为夫妇之道,涉及同性的时候,往往不为人类的习惯意识所宽容。事实上,任何事都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两个人在一起,一男一女自不必说,若是同性,也必然会分成阴阳两部分才能够共同存在。阳者键而多动,阴者柔而多静,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一个人的体内仍然是如此,纯阳之躯仅见于初生的婴儿,纯阴之躯仅见于将死之老人.阴阳平衡才是人身体健康的标志,阳盛阴衰与阴盛阳衰都是疾病的征兆。所以,尽管同性之间也会产生一些感情,但是,仍然逃不脱阴阳互补的总格局。由A角就必然会有B角,否则,即使是同性也不会相处时间太长。

同性恋为什么会存在,人为什么走向同性恋

 

大部分人对于同性恋者的态度是鄙视的。一些人看不起同性恋,甚至是很敌视。对于同性恋的了解和认识,我想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文盲,我曾经关于同性恋方面的话题,问过我大学期间的舍友和同学以及朋友,然而他们回答中用的最多就是恶心和变态两个词汇,或者就是轻蔑的嘲笑,不屑一顾,严肃的讲他们的话语有时真的能够杀了一个人,要是知道谁是同性恋了,以后肯定就是他们用来开玩笑和取乐的话题,中国人自古就有这个毛病,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先前再没查阅这方面的资料时也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也不是每个人在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后就会改变自身对同性恋的看法,好多人是懒得去理会这个话题的,就像我的博客一样,好多人是来看稀奇看热闹得,至于留言吗?估计他们还没那个时间。这种结果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性教育得失败,不能去怪他们任何一个人。改天我要好好谈谈关于中国性教育的落后对80后的影响。

 

关于同性恋问题,每个时间都有不同理论去解释它。基因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阴阳学理论、道德伦理学理论、宗教学理论等等。基因理论认为同性恋可能是一种基因变化的结果;心理学认为可能是由于成熟期心理取向的问题导致同性恋;教育学认为可能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不正当的方式导致未来角色取向的混乱;阴阳学认为男人不阳与女人不阴致使阴阳失衡;道德伦理认为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使人们无论男女放纵情欲导致同性恋行为。

 

佛教解释的可能更加彻底:今天的一个男人或者女人,前世未必也是男人或者女人,人的性别因为转世轮回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一个男人,前世可能是女人,因为某种因缘今世成为男人,那么她前世的这种女人的感受,或者因缘与姻缘都可能被今世记忆留存。同理,一个女人前世可能是一个男人,那她同样会留存一些前世当男人的记忆以及业报,这些人在今世可能成为同性恋的概率要高一些。那么,人们怎样选择成为男人或者女人呢?这一点佛教的观点比佛洛伊德更加先进:当人即将转世投胎的时候,开始接近他未来的父母。这时候,如果这个即将转世的人喜爱母亲的身体,那他投胎的瞬间将决定成为一个男人;相反,这个即将转世的人在看见自己未来的父母时,如果喜爱父亲的身体,那么她将来必然会成为一个女人。很类似于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理论,而佛教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比佛洛伊德更久远、更深刻。因为恋母情结或者恋父情结,并不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性成熟期,而是在入胎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因此,很多无法解释的孩童时期的性行为,在佛教博大精深的理论中只是小菜一碟,顺手就解释了。

 

同性恋亦然。一个前世本来就是女人的男人,再遇上一个强悍的母亲,使他的男人的特征在这种强悍母性的压迫下,被最大响度地缩小,于是前世的记忆、业力、因缘、姻缘都被在一定程度上唤醒,所不同的是此时已是男人之身。

 

同性恋在这种以两性关系为主导的社会中是一种悲剧角色,不被人们认识,不被人们宽容。这是命运的悲剧,也是业力的使然。我想,每一个异性恋者都应同情同性恋者,理解他们的爱欲和困境;同时,同性恋者也应当仔细思考自己的因缘,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阴影,尽量做到不被社会误解,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去伤害别人。既给自己的内心留下一点私密和纯洁的空间,同时也不妨兼容于社会,能够如此的话可能会减少很多痛苦。

 

佛教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因为爱欲而产生。有一句话说:无爱不生娑婆,无愿不生极乐。意思是说没有爱欲,就不会生在我们这个叫娑婆(音SUO PO)的世界上,娑婆是梵语,意思是堪忍,即反问句“怎么能忍受呢”?说明我们的世界很不美好。没有愿望就不往生在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可以接纳所有的众生的,但是你必须有这个愿望,没有愿望是去不了极乐世界的。就生活本身来说,因为有了情感、爱欲,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烦恼,加上生生世世生死轮回,就更加复杂了。所以:一切感受都是痛苦,起码最后都是痛苦(诸受皆苦)。

 

当我们面对爱欲的时候,无论同性的还是异性的,如果我们能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欲,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理性一些,不要放纵自己的爱欲任其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少一些痛苦,少一些麻烦。否则,如果执着不已,那么即使是异性恋,也会最终导致恶果。

 

一切性的快乐,包括非性的快乐,最终都是神经系统的快乐反应,其实就是神经受到刺激的一种反应。不过我们给这些反应加上了一些外衣:快乐、愉悦、爱情、冲动、同性、淫欲等等。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食欲和爱欲是等同的,古人说:食色性也,这个性不是别的意思,是本能的意思。我体会当人的爱欲得到一定满足的时候,食欲往往会下降;当人们失恋的时候,往容易暴饮暴食。不知道有没有实际依据。另外,体育运动也会减缓爱欲的压力,可见爱欲的根本确是一种神经运动和反应,希望有志者深入研究。

 

偏见源于非主流,只要是非主流的就会面临偏见。这是每一个准备成为异端的人所必须作出的心理准备。

 

爱欲与理性,动物本能和道德感,本能与神性,的确需要人们一辈子去衡量、去取舍。一次划分出通往天堂,还是通往地狱的路。

同性恋为什么会存在,人为什么走向同性恋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6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