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中国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生活在中国的我们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够发现,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扎堆,不管是吃饭逛街,还是去厕所,这些应该也是有着中国人独有的特点。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喜欢扎堆?
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中国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生活在中国的我们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够发现,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扎堆,不管是吃饭逛街,还是去厕所,这些应该也是有着中国人独有的特点。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喜欢扎堆?
随着时代发展,乡土社会面临严峻冲击,不过,中国人爱扎堆的特征依旧“本性难改”:在大学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老乡会;单位里,常常有派系;甚至即便在欧美生活多年,中国人也依然生活在中国人圈子中——家庭医生是中国人、理发师也是中国人……这时,中国人的扎堆,与乡土社会的礼俗等关联不大,更多是受了圈子文化的浸染。
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是,中国人做什么事都爱扎堆。比如中国人扎堆到某一个国家旅游,扎堆到某一家餐馆吃饭,扎堆到奢侈品店抢购东西……
而反躬自省,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喜欢和同学扎堆上学,扎堆放学,扎堆吃饭,甚至上厕所也要约着一起去;等进入社会生活,我们同样喜欢扎堆聊八卦,扎堆去唱K,扎堆去吃饭,扎堆着跟团出行……这是个颇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爱扎堆?
差序格局与名实分离
中国人爱扎堆,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许要从中国绵延千年的乡土社会说起。
摘自: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乡土社会是一个礼俗社会。在农业聚落,即乡村形成之后,由于人口缺乏流动性,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熟悉的人、土地、生活方式,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在这种强烈的“熟悉性”下,乡土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交流并不是基于“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规范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乡土社会中,人们因彼此熟悉而相互信任,人与人的关系并不需要契约来保障。契约的强制只能滥觞于陌生人的关系之中。于是乡土社会逐渐演化为一个礼俗社会,而异于西方的法理社会。
在礼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原则而延展出的同心圆体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简单说,差序格局就是一个以己为中心的推浪格局。差序格局与礼俗社会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在人际交往上,我们是同心圆式的人际关系,即我们爱跟与我们有血缘或地缘关系的人亲近,我们爱扎堆,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同心圆体系外的人,也很排斥——扎堆与排外本是一体两面。
而呈现在社会风尚上,就是名实分离。礼俗社会信奉的是长老的权力,但随着时代变迁,许多礼俗并不适应发展需求。于是,我们表面上承认或说维持形式上的长老权力意志,但在内容上加以注释和曲解,结果是,我们做一套,想另一套。具体在扎堆一事上,其实并非人人爱扎堆,而是当身边的人都这样做了,如果我不这么做了,就会显得另类和格格不入,那我索性参与好了。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扎堆,也是国人爱随大流和缺乏主见的一种体现。
圈子文化的浸染
随着时代发展,乡土社会面临严峻冲击,不过,中国人爱扎堆的特征依旧“本性难改”:在大学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老乡会;单位里,常常有派系;甚至即便在欧美生活多年,中国人也依然生活在中国人圈子中——家庭医生是中国人、理发师也是中国人……这时,中国人的扎堆,与乡土社会的礼俗等关联不大,更多是受了圈子文化的浸染。
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模式,本就是圈子文化的土壤。当走出乡土进入陌生人社会时,当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作用微乎其微时,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将彼此团结起来的模式,即圈子,圈子的核心特征是拟血缘化,就是所谓的义结金兰、称兄道弟,什么“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把陌生人“血缘化”。这样一来,原本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关系就演变为如同兄弟、父子、乡亲一样的关系,在圈子里个体将重获乡土社会中的亲密、团结与互助。
中国人扎堆,往往是因为利益,而窝里斗,也是利字当头。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从来就没有形成正确的利益观。这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历史上长期的多灾多难和物质匮乏,导致中国人始终有种“灾民心态”,人人都有种哄抢心态,面对利益,都想着赶紧捞一把就走,都生怕别人捞得比自己多。
摘自:
另一方面,则是儒家文化的以利为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加之长期以来的教育,鼓吹个体利益的奉献和牺牲,个体的利益欲求是被打压的。可逐利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但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却长期以道德取代利益,这就导致了中国人在利益追求上的“名实分离”。台面上大家大谈特谈要团结,要奉献要分享,我们也爱扎堆做事,看上去关系特好,可与此同时,每个人心中藏着“小九九”,紧盯着利益的蛋糕,一脸淡定但不知道背地里已经大战几个回合了。
当然,爱扎堆与窝里斗并没有必然联系,无论是爱扎堆还是爱独处,本质上并没有对错与是非之分,只是人的不同,才让这一举动具备了不同属性。
中国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中国人性格特点:
1.顺而不从 外国人说中国人性格很顺从,其实真正中国的性格是顺而不从, 中国人害怕权威,却不服从权威。
2. 家族文化 中国人的国家概念,也是家庭的放大版本,政府不但是家庭一员,而且是家长,中国人愿意为家做牺牲,但是不愿意为国家牺牲,也更不愿意为世界牺牲。所以国人打仗却不行,打不过蒙古人,打不过满族人,也打不过俄国人和日本人就是因为家族文化,让中国人没法团结起来,好处就是中国也不会却侵略别的国家,同时家族文化也导致个人为家族牟利,是贪污腐败的文化土壤。这种家族文化异常强大,任何改革都可能再次失败,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实现家族成员之间的基本平等。
3. 中国人善和不善斗:中国文化很包容,就体现在一个和字上,我们经常听什么 美籍华人,美籍犹太人等等,都说明美国没有讲这些外来民族同化,但是却没人听说过,中籍犹太人等,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他包容了各种文化。但是这种包容也引起混乱和条理不清的特征,如中国人吃的饭红的、绿的各种食物做成一团,像日本,西方等,各种菜,食物都分的很清楚,但是却没有中国的味道好,这些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4.中国人的泛道德论 孔孟之道都讲仁义道德,但是对于超越道德之外的价值中国人不感兴趣,对于抽象的理论,逻辑的推理,以及凡是不带感情的事物中国人都不感兴趣,比如机械,统计,数字,所以中国科学落后,缺乏科学精神。
5. 心灵淳朴 中国人虽然经历了5000年的历史,但是内心依然像儿童一样鲜活年轻,即使到了70多岁依然如此,所以中国人很善解人意,很懂得站在别人立场思考,有同情心,但是他们的心智到了20多岁就已经固定下来,已经都已经基本定型了。
6.强烈偏好世俗生活 中国人不追求来生,不信上帝,天堂,却对眼下生活乐此不疲,吃穿住行,谁家女人偷汉了,谁家男人出轨了,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比如,为什么人能看得见?正义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人不吃饭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的感觉器官和思维逻辑有何区别?不愿意动脑子去想,也不承认自己不懂这些貌似幼稚的问题,失去了一切好奇心!
7.中庸之道 中国的哲学是一种阴阳理论,所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结合,互动道才可以运转。因此中国没有严格的善恶,是非观念,认为好人里面也有坏人,坏人里面也有好人,中国人说话,做事很少把话说死,把路走绝,任何事都留有余地。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喜欢扎堆?中国人有什么性格特点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9/5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