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2015年7月2日,中国一对女同性恋情侣在北京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向公众宣布她们结合,为推进中国同性婚姻的合法化进程做出努力。图为7月2日,新人Teresa(左二)和李婷婷(左一)到达婚礼现场后,前来道贺的朋友用喷彩摩丝喷向二人。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

  2015年7月2日,中国一对女同性恋情侣在北京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向公众宣布她们“结合”,为推进中国同性婚姻的合法化进程做出努力。图为7月2日,新人Teresa(左二)和李婷婷(左一)到达婚礼现场后,前来道贺的朋友用喷彩摩丝喷向二人。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反对同性恋本身,同性恋与婚育没有矛盾。《诗经》中有不少诗歌是歌颂同性恋的,更有意思的是《郑风·女曰鸡鸣》这一篇,歌颂一个贤女劝夫勤劳并交良友,不过他丈夫的这个良友,很有点同性恋的味道,但是显然这位贤女一点也不介意,甚至代夫殷勤致意:“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知你对他勤眷恋,我解佩玉表奉献。知你对他很体贴,我解佩玉表慰问。知你对他很爱好,我解佩玉以报答。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既然同性恋入诗,可见在他的眼中,同性恋算得上是很纯正的感情了。这倒不是他开通,而是在当时,同性恋并不被视为异常。《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鲁昭公之子公叔务人有一个宠爱的娈童(嬖僮),叫做汪锜。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公叔务人和汪锜同乘一辆战车奋勇拼杀,一同战死,一同停殡。鲁国人因汪锜年幼,就打算以殇礼葬之,礼仪上来说自然比成年人的葬礼低一些。孔子当时掌礼仪司法、施教化,他发表意见:“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意思是说:汪锜能拿着武器因保卫国家而战死,没什么成年不成年(葬礼)的区分,可见当时人是将同性恋视为常态的感情。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版权所有:

 

  《诗经·山有扶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都就是因为貌美而受到郑庄公宠爱的。孟子不可能不知道子都暗箭伤人的事情,但是当他提到子都时,却忍不住赞叹道:“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不知道子都长得漂亮的人,是不生眼睛的。孟夫子整天养浩然之气,对国君都舍不得说几句好话,可是一提起子都,完全是悠然神往的表情,可见孟夫子的审美观很男色。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同样,女子同性恋在中国古代是相当普遍的,并被当时的人们所容忍。只要不发生过头的行为,人们认为女子同性恋关系是闺阁中必然存在的习俗,甚至当它导致为了爱情的自我牺牲或献身行为时,还受到人们的赞扬。明代一位名叫李渔(1611——约1680年)的人曾就此题材创作过一部叫《怜香伴》的戏剧,写得就是有关女性同性恋互爱的故事。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所谓余桃、断袖、安陵、龙阳等等,皆属文人雅士之语,至于古代的民间对同性恋还有不少俚俗之称,例如相公、兔子、男妓、娈童、像姑、小唱、香火兄弟、契兄弟、契父子、旱路姻缘、寡独书生、男色等等,而磨镜、契若金兰、菜户对食等则是专指女同性恋的。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夏洛特市,女同性恋人梅勒妮(Melanie)和瓦内萨·爱丽丝·罗伊(Vanessa Iris Roy)在网上公布了她们相继怀孕后的合影,引起网民巨大反响,收获无数赞美和鼓励。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这对蕾丝恋人为了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决定以一年为间隔,每个人分别生下一个孩子,并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切。从瓦内萨开始怀孕到2014年1月为止,为了记录儿子亚克斯(Jax)的出生,她们在海岸、客厅、公园、大桥等地方都留下了美丽的身影。紧接着,从2014年到2015年1月为止,她们又重走这些地方,再次记录下女儿厄洛(Ero)的孕育和出生。而这次怀孕的是梅勒妮。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

中国北京的一对女同性恋婚礼现场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