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技术超越德国,为啥德国车总有些小问题?

生活 梦幻男人 评论

日本汽车技术超越德国,为啥德国车总有些小问题? 自二战后,日本工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汽车发展使得丰田市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城市之一。回顾日本车时不犹的想起丰田日系车的代表这个杰出的汽车企业。去年丰田一举超过通用,成为全球销量第一。那么日本这个

  日本汽车技术超越德国,为啥德国车总有些小问题?

 

  自二战后,日本工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汽车发展使得丰田市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城市之一。回顾日本车时不犹的想起丰田——日系车的代表这个杰出的汽车企业。去年丰田一举超过通用,成为全球销量第一。那么日本这个后起之秀到底靠什么能迅速崛起?德国车拿什么跟日本车拼?

日本汽车技术超越德国,为啥德国车总有些小问题?


日本汽车技术超越德国,为啥德国车总有些小问题?

 

  发动机技术德国与日本不分伯仲

 

  日系发动机的压缩比高,这使得燃烧充分,因此功率、扭矩、燃油经济性明显优于其他发动机。而当德国1.8发动机几乎要被1.8T取代之时,丰田重新重视1.8这个黄金排量并且运用的相当出色,而且丰田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实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本田的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技术使发动机在高、低速下均能达到最高效率。这不但降低了发动机的故障率更提高了燃油经济性。VVT—i技术与本田的VTEC和宝马的VANOS技术成为可变气门技术的代表,这是丰田人和本田人的骄傲。而德国这么一个汽车王国始终没有将如此重要的技术应用在大众化车型之中。目前德国推出的稀薄燃烧不但要求燃油的质量较高,而且存在维修费用高,增加使用成本的弊端。更可惜的是,稀薄燃烧技术德国发动机并不出色,出色的却是三菱缸内喷注汽油机GDI。我实在不想为日本发动机多说好话,但是在如今几乎普及双顶置凸轮轴DOHC的今天,德国依旧大范围使用单顶置凸轮轴SOHC。因此在燃油价格一路高走,即将实施燃油税,日系车成为省油的代名词时德国发动机还有什么优势吸引消费者?

 

  安全性能德国车并非神乎其神

 

  德国车被认为一向重视安全性能,这也无可厚非,我要说的只是钢板厚并不等于安全性就高!近期的安全碰撞试验就是最好的证明。汽车在碰撞的过程中钢板再厚也经不起强大的冲击,钢板强度再高也会变形。重要的是整体吸收能量如何,这方面丰田的GOA车身占有绝对的优势,不管是GOA车身的皇冠还是凯美瑞都是拿到了五星的好成绩,并且凯美瑞创造了48.8的纪录。我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想到安全配置,什么ABS+EBD+ASP……等等配置,我在这里告诉大家,这些东西都不是德国汽车品牌的专利,而是BOSH公司功劳,大家都是买BOSH公司的产品。这道理就很简单了,BOSH公司没有理由不卖给日本,因此在安全性足够的情况下配不配有这些电子设备主要还是看消费者怎么说!另外德国的“激光论”说是有面子、安全性能高的事情,这话很值得推敲,日本车内饰豪华、人性化这无可争议,不知道大家是座在车内还是坐在车的顶棚上。如果说是坐在顶棚上那德国车确实给大家攒足了面子,可惜的是我们并不是坐在车棚上。而且激光焊接对安全性能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造车理念德国车处于劣势

 

  前些时日网络上流传这么一篇文章“法国人的高傲会害死法国人。”我在这里套用这句话“德国车的高傲也会害死德国人!”道理很简单,德国自认为优秀的车型,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人都要接受这种所谓的“优秀车型”!最开始美国人不买账了,接下来我们中国人不买账是势在必行。证明这点最好的例子便是大众的迈腾!而日本的精明却很低调,在美国造美国人喜欢的车型,在中国也能投其所好。日系车中的丰田目前实现了零库存,光这点就让德国和美国人垂涎三尺。当德国人参观丰田制造厂时丰田人说出了这么一句话:“看吧,丰田人的造车理念你们是学不到的!”另外广州本田公司与本田签署的条约当中要求本田要把全球发布的车型同步引入中国市场,这点非常的重要,虽然雅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但仍然保持一定的换代速度,这不但是自信的表现,更是有魄力的表现!而挂有VW LOGO的桑塔纳、捷达迟迟换不下来,这不但说明德国人对利润的苛求,更是毫无自信的表现。

 

  说完这些大家肯定会提及到爱国,没错!爱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燃油70%以上是靠进口,就连豪华车、越野车也打出了经济性的招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燃油经济的车?目前自主品牌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还没有能力取代合资车型,也不可能取代,因此我们目前最好的爱国行动便是降低燃油的进口率!爱国没有错,如果盲目的排挤国外优秀的技术,那我们这种爱国方式会害死中国!

 

  推荐阅读:为什么德国车的小问题多于日本车?

 

  日系和德系永远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并且在今后估计还会继续,日系宣称自己可靠性好,德系说自己更安全,虽然无数国家的数据和调查都显示,日系的可靠性是要好些,日系的4S店很难靠出保之后的维修赚钱,至于原因,众说纷纭,昨天只因发布了美国《消费者报告》的调查情况(回复:报告,看《汽车可靠性排名出炉(美国) 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烂到家了》),就有人说Man哥是日托,那不妨从根源说起,为啥德国车小毛病会比日系多?

 

  汽车部件的稳定性和汽车生产商之间的关系。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日系车厂不轻易更换供应商。

 

  日本车为什么质量好,日本车厂不轻易换供应商,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困难一起分担,电装(Denso)是丰田的御用供应商,他们一个部件测试12周,丰田给足钱,Denso给足量,其他的车厂都做不到。

 

  到了奔驰宝马,测试就只做到8周了,欧洲厂商的要求普遍没有日本人变态,但欧洲高昂的研发成本使8周已经是业界良心了。

 

  国内宝马等德系的问题一点也不少

 

  最后说大众,基本是没节操的典型,DSG的一个解释是大众为了降低成本,弃用了老牌供应商博格华纳的摩擦片,造成了DSG的摩擦片有缺陷。大众为了压成本,测试费用只给了3周。

 

  另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汽车的电子化,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被装配到了车辆身上,德国人搞机械强是公认的,但是别忘了搞电器强的在日本。

 

  日本的电子传感器,电子元件,领先欧洲。欧洲是世界上唯一的对汽车和电子产品征收较高关税的发达经济体。本世纪初的,汽车电气化革命发生在日本,而不是欧洲,这个是必然的。日本在汽车电气化革命中,极大的超越了欧洲,丰田普锐斯,是汽车电气化革命的典型代表,开始时,欧洲车企的不屑,到今天,丰田已经销售了700多万俩混合动力车,而欧洲车企拿不出像样的竞品。在电气化上,欧洲车企是全面的落后。

 

  还有就是日系车厂对零件商的控制程度,间接导致了日系车的成本压缩要高于德系,大众能把成本质量归责于墨西哥工厂的不给力,但是日本没法责备本土的零件商,只能有难同当,自然不敢过于疏忽。同样,如果零部件供应商压低成本的动力不足,就会产生较高的供应成本,由于和车厂之间的利益捆绑,使得双方需要共同承受这一代价。

 

  举个栗子,丰田上一代小型车雅力士和威驰因较高的产品成本导致售价一直居高不下,很难降价,也无法参与市场竞争,逐渐在中国边缘化。而要想降价丰田必须和旗下的日系零部件供应商们商量对策,想办法压低成本,这才有了这一代丰田致炫和威驰的较低价格。

 

  虽然这一代致炫很成功,但并不意味着质量比雅力士更好

 

  当然这样也有好处,由于长期固定的零部件供应商,并且彼此有股份互持等利益捆绑,使得各种数据可以更为透明,并且长期的技术积累也可以为整车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匹配能力,同样是爱信的变速箱,供给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与丰田使用的产品平顺度可能就天差地别不在一个层级上。

 

  再举个例子,轴承这东西,能精密加工的设备也就德国捷克美国日本有(不确定SKF的设备是用的自己研发生产的还是问其他厂家定制的,当然了,举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掌握高端设备技术的国家很稀少)同样连续加工1000个零件,日本企业的一次成品率要比德国企业高那么几个百分点。日本人在工厂量产管理方面是世界最好的,没有之一。TPS永远是叫Toyota Production System而不是什么VWPS,什么BMWPS,更加不要谈印度人的英国牌子车了。

 

  但日系车厂的这种模式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一旦长期信赖的零部件供应商出了问题,那就不是小问题,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大规模的产品缺陷。

 

  最近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本田和日本高田气囊,因为高田气囊缺陷,本田截至目前已经召回了近510万辆,丰田召回87.7万辆,日产召回了69.5万辆,宝马召回近62.8万辆,克莱斯勒召回逾37.1万辆。不难看出,日本被波及的范围最广,本田在美国还面临着被起诉的危机。

日本汽车技术超越德国,为啥德国车总有些小问题?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0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