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造最好直升飞机 3月13日讯 一个52岁的农民,能折腾出啥来?白塘乡赶洲村民李厚胜告诉你,花一万块钱,用半年时间,就可以造一架直升飞机。 不锈钢做骨架,三轮摩托发动机当动力,双旋翼,仿美国鱼鹰直升机外观按照这样的构想,老李毫不犹豫,说干就干
农民自造最好直升飞机
3月13日讯 一个52岁的农民,能折腾出啥来?白塘乡赶洲村民李厚胜告诉你,花一万块钱,用半年时间,就可以造一架直升飞机。
“不锈钢做骨架,三轮摩托发动机当动力,双旋翼,仿美国鱼鹰直升机外观……”按照这样的构想,老李毫不犹豫,说干就干。
凭着一股热劲,飞机还真就造了出来。只是,一个月前的首次试飞,机身前部才离地40公分,就被迫停了下来。老李说,动力安装有点靠后,飞机失去平衡。“经过改装,起飞,一定没问题。”
3月11日下午,笔者来到赶洲村黄家冲,见到了正在飞机边上忙活的李厚胜。“组装这个家伙,前前后后,花了半年时间。”老李告诉我们,马年完工这架飞机,他给取名“马上飞”。
其实,老李早就动了造飞机的念头,但由于经济不宽裕,直到去年8月份,才做通家人的工作,把做不锈钢生意赚的6千多块钱拿出来,买回钢板和一些零部件,拆解了农用三轮摩托车,在家里捣鼓开了。
五个多月后,这架酷似旋翼“直升机”的飞机就这样诞生了——由发动机、支架、螺旋桨、传动轴、操控杆等零件组成,重150公斤,长5.5米,宽0.8米,高1.4米,翼展6米,旋翼半径1.2米。支架是用大型不锈钢管、三角铁焊接的,动力是175型三轮摩托车的发动机,每副旋翼设计4片钢板,传动轴和后牙包通过改装后焊接固定。
飞机的机舱,刚好容纳下一名驾驶员。摩托车龙头控制转向、油门和离合器,右手边设置2个操纵杆,其中,下方的是挡位,最高5挡;上面的操纵杆用来调控旋翼方位,控制飞机的前进和后退。
一个地道地农民,为什么梦想着要造飞机呢?
李厚胜告诉笔者,他读的书不多,不过特别喜欢物理知识,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自己外出打工,遇挫后又回到村里做起了木匠,经过钻研,他还学会了修理各类机械动力。“心里一直有这么一个梦,希望用不多的钱,造出实用的民用小飞机,这也算是一次探索。”
“没有精确计量尺寸,只在白纸上画了几张草图,一边做一边改。”老李说,他没看过专业书籍,造飞机用得上的也仅仅是初中物理知识。
“旋翼半径为什么是1.2米?175型发动机力量够不够?”面对这一类的疑问,李厚胜说,自己一直都是跟着感觉走,边摸索边组装。即便如此,老李仍很有信心,他说,经过计算,自己的“直升机”双旋翼转速可达到每分钟6000到7000转,可让300公斤的物体升上百米的高度。
老李告诉笔者,今年2月11日,他在家门口试飞过一次,当时,旋翼转动把地上的杂草小石块一扫而光,乡亲们被刮得躲出十几米远,机身前部离地40公分,可惜,因为飞机前后失衡,而被迫停下来。老李觉得,只要解决好了这个问题,自己的“直升机”完全有能力上天。
说起第一次试飞的失败,李厚胜并没有流露出沮丧。他说,他造的飞机具备了升空的所有必备条件,在理论上完全可行,因为试飞时旋翼“转速很快、力量足”,只不过螺旋桨叶片不够长,此次改装将把旋翼再加长40公分,而获得更足的动力。
解决好飞机前后平衡,老李的办法是,将发动机位置前移,更换成较短的传动轴,从而保证整个飞机能不会因为发动作用力而失衡。
“老李是我们村里的能人,造飞机,我们平时想都不敢想,人家就敢直接动手,太了不起了!”看到老李如此执着,周围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并不停地鼓励他,“火箭上天都不可能一次就成功,别说咱一个农民造飞机了。”
“虽然有飞机模样,但与自己心中理想的起飞状态还有差距,最好能有专业人员给我一些指点。”老李说,他在飞行上的知识还不够成熟,准备加强学习,取长补短,完善技术知识,争取尽早实现自己的飞行梦。
目前,老李的飞机只剩下电瓶没有安装,此外,还有线路需要理顺。他的计划是,改装调试完成后,选一个好天气,再次试飞。对此,老李信心满满,满怀期待。
“只要升空1米,就是成功!”他坚定地说。
盘点民间牛人十大发明
1、【纺织工人造潜水艇】
38岁的张五一,曾是武汉一家纺织机械厂的工人。下岗后的张五一对制造民用潜艇产生了兴趣,就租借原来上班的厂房开始潜艇的研制。数年来,他掏出全部家底,并四处借钱,前后投入300万元用以制造潜艇。
2、【农民造飞机】
这架由摩托车、PPC材料、三合板、木工板等材料组合成的“古怪”飞行物出自济南农民张学林之手,是张学林利用工作之余,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打造而成的。
3、【农民开机器人研究所】
2003年9月3日在北京郊区,中国农民吴玉禄正坐在他设计的机器人“老吴”旁边。吴玉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十几年前,就开始痴迷于机器人设计,先后做了26个机器人。
4、【自制大炮】
2010年6月6日,中国农民杨有德在武汉郊区自己的田地附近点燃了自制的大炮。他的大炮由一辆独轮手推车、几根管子和火箭发射器组装而成。
5、【自制潜水艇】
2010年7月8日,在北京某户的院子里,陶相礼站在他自己发明的潜水艇旁。
6、【诺亚方舟】
2012年12月12日,由中国发明家刘启元发明的被命名为“诺亚方舟”的球形吊舱漂浮在河北香河河面上做实验。他研发的“诺亚方舟”救生舱,分里外两层,中间是防水防火棉,外层是纤维树脂,宣称能防水、防火、防寒、防辐射。
7、【水上自行车】
2010年6月16日,武汉小伙子雷志前用退休工程李卫国改装的这辆水陆两用自行车横渡了汉江。李卫国说,这辆车经过了3次改进。2008年第一次试制,用PVC管做浮筒,但因算错了浮力,“车到水里就沉了”。
版权所有:
后来,他花费2万多元作了改进,并让独生女儿和学生充当“试航员”,在东湖、长江里进行了试验。现在的车型已解决了转向不灵活、重心不稳以及车身过重等问题。
8、【自制直升机】
2010年6月9日,辽宁沈阳,高汉杰在他自制的直升机上安装转子叶片。高汉杰是平面设计师,也是直升机爱好者,他在朋友的帮助下,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造了这架长6米、重350公斤的直升机。
9、【太阳能汽车】
2008年2月24日,一辆太阳能汽车亮相江苏靖江街头。这辆由6平方米太阳板和5组电瓶等材料造成太阳能汽车,是江苏省靖江市市民陈顺贵在其亲友帮助下投资13万元、花13个月用手工打造成的。
10、【火灾逃生滑梯】
七旬老人周妙荣用了近两年时间自主研发了一个火灾逃生滑梯,可以用“滑”下来的方式迅速逃离火灾现场,滑下每个楼层的时间仅为3秒。
周妙荣说,遇到火灾时,从任何一层楼触动开关,该楼层以下的所有装置都将联动展开落地,只需要坐进去,滑下来就能逃离火灾现场。
推荐阅读:甘肃民间发明家发明52项专利
原文:
据报道,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民间发明家张义兵发明了52项专利,包括智能消毒马桶盖、智能垃圾桶、超声杀菌洗菜盆、公共逃生系统等52项实用新型专利。图为张义兵与他发明的智能消毒马桶盖。
农民自造最好直升飞机,盘点民间牛人十大发明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