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大约3/4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防洪重点的东部平原地区,如辽河中下游、海河北部平原、长江中游 ( 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以及沿江一带 ) 、珠江三角洲等,它们在地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位于湖泊周围低洼
我国幅员辽阔,大约3/4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防洪重点的东部平原地区,如辽河中下游、海河北部平原、长江中游 ( 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以及沿江一带 ) 、珠江三角洲等,它们在地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位于湖泊周围低洼地和江河两岸及入海口地区。另外, 东南沿海一些山区和滨海平原的接合部,也属于洪水危险程度较大的区域。它们大多都在受洪灾影响最大的是洪泛区。我国有洪泛区近100万平方公里,全国60%以上的工农业产值,40%的人口,35%的耕地,600多座城市,主要铁路、公路、油田以及许多工矿企业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
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
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在水利部主持召开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成果通报会上坦陈,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沈国舫说,水土流失搬运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削弱河床泄洪和湖库调蓄能力,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频率。尽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超常降雨,但从根本上说是水土流失所致。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说,黄河水患的症结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950—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又淤积泥沙92亿吨,使河床普遍抬高2—4米。辽河干流下游部分河床已高于地面1—2米,也成为地上悬河。洞庭湖年均淤积泥沙0.98亿立方米,是造成洞庭湖调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泥沙16.24亿立方米。
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45.2亿吨。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度为3400吨/平方公里·年,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允许的流失量。专家以2000年的数据分析认为,水土流失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年以上。
98年的大洪灾死了多少人?
1998年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推荐阅读:1998年大洪水事件回顾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m。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m,居历史第二位,在10.0m以上持续17天之久。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m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cm,居历史第三位。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与历史上大洪水相比,主要不同在于: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显偏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分洪溃口少。历史上的几次大洪水情况如下: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干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值的记录。宜昌站洪峰流量达100500立方米/秒,30天最大洪量1650亿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绍兴二十三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同年,长江中游洞庭湖和汉江也发 生了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汉口之间大量决口分洪,圩堤普遍溃决,荆江大堤虽未决口,但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南岸松滋县庞家湾黄家埠溃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在湖泊洼地滞蓄情况下,汉口站实测洪峰水位27.36米,洪峰流量66000立方米/秒。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该年长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两湖的湘江和赣江4月份就出现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发生大洪水,干流寸滩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秒,沙市站最高水位 43.85米,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秒。7月中旬,汉口站水位达26.93米时,丹水池堤防决口,汉口市区被淹。上游大洪水来临以后,在沿江沿湖多处决口分洪的情况下,汉口站洪峰水位28.28米,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秒。汉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为3302亿立方米,略小于1954 年。如果没有河湖溃口调蓄洪水,汉口站最大流量将达113000立方米,大大超过河道泄洪能力。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该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提前到来,洪水发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于4月份即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汉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超警历时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线突破当时的历史最高值。该年长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秒,在荆江采取分洪措施后,沙市最高水位仍达44.67米;中游汉口站最高水位29.73米,超过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应流量76100立方米/秒;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米,相应流量92600立方米/秒。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
1998年是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计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发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据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长江上游来水量略大于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于1954年。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汉口、大通站分别为1379亿立方米、1885亿立方米和2193亿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别为1386亿立方米、2182 亿立方米和2576亿立方米。总体而言,1998年洪水小于1954年。
近50年来,长江流域水利建设成绩显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干流主要控制站均按照1954年洪水位设防,在洪水期间,水库和水电站拦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明显。如在’98大洪水中,由于丹江口水库的削峰错峰作用,汉口水文站最高洪峰水位低于1954年最高洪水位。
另一方面,由于淤积、围垦等原因,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降低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调洪能力,湖泊的蓄洪容积逐年减少。众多通江湖泊不再通江,江湖隔离,原本行洪的滩地、通道不能行洪。加上河道设障严重等原因,致使河道过水断面缩窄,洪水出路变小,宣泄不畅,洪水行进缓慢。而且长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向洞庭湖分流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45%衰减至的 25%左右,加大了干流的防洪压力。
受灾过程
1998年汛期,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并与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型大洪水。
6月12~27日,受暴雨影响,鄱阳湖水系暴发洪水,抚河、信江、昌江水位先后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资水、沅江和湘江也发生了洪水。两湖洪水汇入长江,致使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水位迅速上涨,从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
6月28日至7月20日,主要雨区移至长江上游。7月2日宜昌出现第一次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秒。监利、武穴、九江等水文站水位于7月4日超过历史最高水位。7月18日宜昌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为55900立方米/秒。在此期间,由于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来水不大,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一度回落。
7月21~31日,长江中游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7月21~23日,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连降特大暴雨;7月24日,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发生大洪水,其中澧水石门水文站洪峰流量19900立方米/秒,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与此同时,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乐安河也发生大洪水;7月24日宜昌出现第三次洪峰,流量为51700立方米/秒。长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涨,7月26日之后,石首、监利、莲花塘、螺山、城陵机、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8月,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上游又接连出现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内,连续出现3次洪峰,致使中游水位不断升高。8月7日宜昌出现第四次洪峰,流量为63200立方米/秒。8月8日 4时沙市水位达到44.95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8月16日宜昌出现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秒,为1998年的最大洪峰。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进过程中,与清江、洞庭湖以及汉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于8月中旬相继达到最高水位。干流沙市、监利、莲花塘、螺山等水文站洪峰水位分别为45.22米、38.31米、35.80米和34.95米,分别超过历史实测量高水位0.55米、1.25米、0.79米和0.77米;汉口水文站20日出现了1998年最高水位29.43米,为历史实测记录的第二位,比1954年水位仅低0.30米。随后宜昌出现的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均小于第六次洪峰。
抗洪过程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正式实施。
1月14日至16日,全国防办主任会议在海南省召开,明确了各大江河汛前需完成的主要任务。
2月15日至28日,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6个专家组,到重点防洪地区对防洪应急工程和病险工程进行了检查。
#p#分页标题#e#
4月9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防总199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分析了1998年汛期全国旱涝趋势,同意水利、气象部门对长江和北方地区两条多雨带的预测和长江1998年可能会发生1954年型大洪水的判断。会议部署了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
4月20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开始对七大江河进行汛前检查。
5月29日至31日,温家宝副总理检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长江防汛工作,并在江西九江召开长江中下游防汛工作会议。
6月27日,嫩江发生第一次洪峰,干流同盟洪峰水位170.36米、洪峰流量8300立方米/秒;江桥洪峰水位140.71米、洪峰流量7480立方米/秒。
6月30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长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领导立即上岗到位,切实负起防汛指挥的重任。
7月2日,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5个专家组赶赴长江,指导抗洪抢险。
7月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一次洪峰。17时宜昌洪峰流量53500立方米/秒。
7月4日至9日,朱镕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到长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视察防汛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泽民总书记慰问正在日夜奋战抗洪救灾的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并对长江防汛抗洪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确保长江大堤万无一失。
7月14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度汛措施,干部、劳力、物资、技术人员要全部到位。
7月16日,黄河出现1998年第一次洪峰,河南花园口洪峰流量4700立方米/秒。
7月17日,国家防总再次发出《关于做好当前长江抗洪工作的通知》,部署迎战长江第二次洪峰。
7月18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二次洪峰。1时宜昌洪峰流量56400立方米/秒;8时沙市洪峰水位44.00米,相应流量46100立方米/秒。
7月21日至22日,武汉市降特大暴雨,最大点雨量汉阳532毫米、汉口434毫米、武昌375毫米,创该市有雨量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7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要求沿长江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作好迎战洪峰的准备,抓紧加固堤防,排除内涝,严防死守,做到三个确保: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月23日,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3个专家组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协助指导地方防汛抗洪工作。
7月23日,洞庭湖澧水发生历史最大洪水,石门水文站洪峰水位62.65米,相应流量19000立方米/秒。
7月23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增派3个专家组,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防洪重点地区,为抗洪抢险提供技术指导。
7月24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三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2000立方米/秒。
7月24日零时,温家宝副总理连夜主持召开国家防总全体会议,分析长江防汛形势,对迎战即将到来的第三次洪峰做出紧急部署。
7月26日零时,长江石首至武汉河段实施封航。
7月26日,江西、湖南省依据《防洪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7月27日8时,长江武汉至小池口河段实施封航。
7月27日至30日,温家宝副总理第三次到长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检查长江防汛工作。
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各地防汛抗洪工作的通知》。
7月28日,李鹏委员长打电话给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询问了长江汛情和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堤垸的防守情况。
7月28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再次增派3个专家组到长江流域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增加技术力量。
7月下旬,嫩江出现第二次洪峰。嫩江支流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都发生了大洪水,7月30日干流江桥水文站洪峰流量948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141.27米。
8月1日20时30分,湖北省嘉鱼县合镇垸溃决。该垸为长江大堤之间的洲滩民垸,溃决后省防汛指挥部紧急调动2000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动用150多艘冲锋舟、橡皮船,全力抢救,并空投1万件救生衣。在抢险中有19名解放军官兵牺牲。
8月2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加强大堤防守的紧急通知》,要求必须把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同时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长江干堤、重点圩垸堤防和重要城区堤防的防守。
8月4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第三次全体会议,部署防汛抗洪工作。
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慰问全国抗洪救灾军民。湖北省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8月6日至14日,为迎战长江第四次洪峰,温家宝副总理第四次到湖北、江西指挥抗洪抢险。
8月7日,长江上游出现了第四次洪峰,洞庭湖水位也持续上涨,造成了长江中下游更为严峻的局面。8时,朱镕基总理打电话给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钮茂生,询问汛情,并要求召集各方面专家紧急会商,提出应对措施。22时宜昌洪峰流量61500立方米/秒。
8月7日13时50分,长江九江大堤发生决口,决口位于九江市城区长江大堤上游段4号—5号闸口之间。中央军委紧急调动部队进行堵口,南京军区、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和福建、江西武警等联合作战,于12日18时堵口成功。
8月7日16时,温家宝副总理赶赴九江,指挥九江堵口抢险。
8月7日夜,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国家防总的工作汇报,并作出《关于长江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要把长江抗洪抢险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
8月8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要求部队各级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定,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昂扬的斗志,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确立持久作战、再抗大洪的思想,直至夺取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
8月8日至9日,朱镕基总理第二次赴长江流域湖北、江西抗洪最危险堤段察看汛情,对抗洪抢险做重要指示。
8月11日,温家宝副总理在湖北省荆州市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特别会议,根据长江洪水居高不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严防死守长江大堤的意见。国家防总同时发出《关于加强东北地区防汛抗洪工作的通知》,部署嫩江、松花江防汛工作。
8月1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五次洪峰。15时宜昌洪峰流量62800立方米/秒。
8月12日,嫩江第三次洪峰到达齐齐哈尔,洪峰水位149.30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69米,洪峰流量14800立方米/秒,洪水频率约为400年一遇。
8月13日至14日,江泽民总书记到长江荆江大堤、洪湖大堤、武汉龙王庙、月亮湾等险段指挥抢险,慰问军民,发出决战决胜的总动员令,给抗洪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要求政协机关和广大政协委员支持对抗洪抢险加以精心组织和提供各种方便。
8月14日,国家防总向东北三省区发出《关于抗御松花江大洪水的紧急通知》,要求防汛部门及时转移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重点工程的防守。
8月15日,李鹏委员长到嫩江齐齐哈尔和松花江哈尔滨抗洪前线察看汛情,慰问抗洪抢险军民,指导抗洪斗争。
8月16日,长江上游出现第六次洪峰。20时30分沙市水位涨达45.00米,达到荆江分洪的上限水位。
8月16日至18日,为迎战长江第六次洪峰,温家宝副总理第五次到长江流域湖北抗洪前线指挥抗洪抢险。
8月16日下午,长江第六次洪峰进入荆江河段,江泽民总书记向参加抗洪抢险的一线解放军指战员发布命令,要求沿江部队全部上堤,死保死守,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8月17日9时,湖北沙市出现洪峰水位45.22米,超过1954年的历史最高水位0.55米,超过荆江分洪上限水位0.22米。在迎战长江第六次洪峰过程中,葛洲坝枢纽以及隔河岩、漳河、丹江口等水库优化调度,拦蓄洪水,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为长江防汛抗洪做出了突出贡献。
8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温家宝副总理,询问嫩江、松花江的抗洪救灾情况,并要求沿江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确保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重要城市的安全,确保大庆油田的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8月19日至20日,温家宝副总理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指挥抗洪抢险。
8月20日,朱镕基总理打电话给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要求湖南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咬紧牙关,背水一战,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8月21日至23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先后到湖南、湖北、江西长江险要堤段慰问受灾群众。
8月22日,松花江第三次洪峰到达哈尔滨,洪峰水位120.89米,超过1957年的历史最高水位0.84米,相应流量17300立方米/秒,洪水频率150年一遇。
#p#分页标题#e#
8月22日,朱镕基总理就哈尔滨抗洪一线官兵急需防雨御寒衣物、就哈尔滨、大庆急需救生器材和内蒙古抗洪前线急需大量御寒物品,分别批示钮茂生同志,要求迅即解决并组织有计划生产,救生器材要保证供应,工厂要加紧生产。国家防总、国家经贸委和水利部迅速落实。
8月23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向东北三省区派出3个专家组,指导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
8月24日,全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洪抢险兵力总计已达27.6万人,这是自渡江战役以来在长江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
8月24日,中纪委、监察部发出《严明纪律确保防汛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的通知和《严肃查处防汛抗洪斗争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的通报。
8月25日,江泽民主席打电话给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就迎战长江第七次洪峰向抗洪抢险部队发出指示,要求抗洪抢险部队高度警惕,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军民团结,以洪湖地区为重点,严防死守,坚决夺取长江抗洪决战的胜利。当晚,长江抗洪一线部队17.8万人全部上堤防守。
8月25日,长江上游出现1998年第七次洪峰。12时宜昌洪峰流量5630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53.29米。由于隔河岩、葛洲坝水库拦洪错峰,这次洪峰没有引起汉口以下河段水位上涨,但高水位的持续时间进一步延长。
8月25日至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到黑龙江、吉林慰问抗洪抢险军民和受灾群众。
8月26日,温家宝副总理向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汇报全国抗洪抢险情况。
8月26日,李岚清副总理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检查研究解决抗洪救灾中防疫和教育问题。
8月27日,全军部队和武警投入抗洪的兵力达到日最高峰,共27.85万人,其中长江中下游各省17.8万人,嫩江、松花江地区10.05万人。
8月28日至9月2日,朱镕基总理到东北地区视察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8月28日,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5个专家组,赶赴长江中下游五省,指导长江退水期大堤防守。
8月31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第四次全体会议。会后,国家防总发出了《关于做好决战阶段抗洪抢险工作的通知》,对迎战长江第八次洪峰作出部署,同时要求做好救灾工作、修复水毁工程的准备工作。
8月31日,长江出现第八次洪峰。2时宜昌洪峰流量57400立方米/秒,葛洲坝和隔河岩水库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削减洪峰流量2000立方米/秒,拦蓄洪水1亿多立方米,减轻了这次洪峰对下游的影响。同日,嫩江、松花江干流水位开始全线回落。
8月31日至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到江西、湖南、湖北检查卫生防疫和中小学秋季开学工作。
9月2日,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开始全线回落。长江干流鄂州至小池口河段恢复通航,累计断航时间37天。
9月3日至6日,江泽民总书记到湖南、江西、黑龙江察看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洪救灾。9月4日在江西视察时发表了《发扬抗洪精神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重要讲话,宣布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并强调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一手抓抗洪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力争夺取抗洪和生产双胜利。
9月5日至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哈尔滨召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三省区负责人开会,强调在1998年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全党全军全国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总主席尉健行在全总十二届六次执委会上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加倍工作,增收节支,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9月7日至12日,朱镕基总理到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五省市考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做好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安排灾后重建、治理江河工作。
9月7日,长江干流石首至武汉河段恢复通航,至此长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最长封航时间43天。
9月22日,参加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全部撤离抗洪第一线。
9月25日,长江中下游水位全线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
9月28日,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宣布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取得全面胜利。
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98年的大洪灾死了多少人?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