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小编科普了下是为厉害的人才,他是牛电科技创始人,一身才华,在多个媒体网络大公司上任过高管,由于因为涉嫌内幕交易,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下面我们来看下吧。 中国年轻一代管理精英中的大哥大级的偶像是杨元庆。他25岁才毕业进入联想。在他
李一男,小编科普了下是为厉害的人才,他是牛电科技创始人,一身才华,在多个媒体网络大公司上任过高管,由于因为涉嫌内幕交易,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下面我们来看下吧。
中国年轻一代管理精英中的大哥大级的偶像是杨元庆。他25岁才毕业进入联想。在他这个年纪,李一男在华为已经是“一脚踢死牛”的主儿了。就是现在,李一男也很小,1970年出生的,杨元庆已经冲上40不惑的大关了吧。
李一男,华中科大少年班本科,1993年从该校硕士毕业后进入华为研发部,凭借出色的技术、业绩及领导能力,1995年升任主管华为最要害的部门———中央研究部的总裁、公司副总裁,1998年任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1999年任华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0年离开华为,独立创办北京港湾通信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刚一起步,年销售额就达到2亿元,两年就得到10个亿的风险资本。由于近两年通信业环境不好,加上毕竟成立不久,公司的运作还有些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气候转暖,他一定会成长为一个通信业巨人。我回过头来修改稿子时已是10月份,我听说港湾公司2003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10个亿。
还是说他在华为公司的经历。
大家知道,副总裁也有甲乙丙的,他是主管研发的常务副总裁。华为就靠研发吃饭了,直到现在,华为还是研发人员最多,收入最高,当然地位也是最高。李一男当时的实际地位和权力仅次于“左非右芳”。
华为的研发有那么重要吗?举个例子。你知道华为决定上3G意味着什么?意味着4000名骨干研发人员将耗费数年做3G的研发,意味着你要养活这4000人数年,可这3G牌照还不知什么时候发,更何况市场、生产还将做大量的投入和支持工作。最关键的是如果3G不成,华为何去何从将成为难题,甚至会有灭顶之灾;如果成了,市场接受了,对华为将会意味着新的辉煌,对世界的移动制造业的格局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说成败,不说其他投入,仅4000人3年的工资至少15个亿以上,3G的牌照迟发一天,华为的成本支出就是300万元。我们很多所谓大企业是在做贸易,做组装,这个不赚钱再换一个。而华为呢,一项研发投入进去只能是生死未卜的等待,残酷到你可能回头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3G研发不是李一男的事,但在华为公司研发史上,他做出了多少对公司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决定啊。其实在李一男之前主持研发的是郑宝用,郑宝用是任正非创业的搭档,相当于P&G(Procter & Gamble,宝洁公司,1837年以两个合伙人的名字命名),不要以为他只是一位元老而已,他是华为公司研发的奠基人,管理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不要以为他年纪已大,其实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2001年,郑宝用因健康原因退出华为公司的管理层,他的为人和能力在华为都是广为传诵的,用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
就是这样一位既是元老(而且是元老中的元老),又年富力强,能力、资历、成就不比任正非逊色多少的郑宝用,在研发大权的争夺中最后却输在了没有华为创业背景、从华中科大刚刚毕业不久的“小孩子”之手。
这里面会不会有权力的斗争?或许有,但我觉得揣度这些与“狗仔队”性质无异。无论是不是权力斗争,任正非也不敢把如此重的重担放在一个承担不起的人身上。华为公司的人才太多了,郑宝用本人也是一个比较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华为现在掌门的副总裁绝大多数和李一男是一个年代进公司的,挑谁不好,干嘛非挑李一男呐?任正非也绝不会因为权力斗争的原因扶植一个不懂研发不懂管理的人,华为是民营企业啊!要靠自己生存活命的。任正非的权威本来就不可撼动,无须通过这种权力斗争来巩固自己,而且,李一男绝不是听话的那种人,相反很有个性,比他随和听话的副总裁很多。任正非自己虽说也是技术出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信技术一日千里,他专业技术方面新的东西懂得越来越少,任正非能大部分判断什么一定不可以做,但绝不至于能预测一定可以做什么。
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很多的技术决策在李一男那里已经基本上就定论了。
有人说,在华为任正非一人说了算,副总裁都是傀儡。同志,你想想啊,一个20000人的公司,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事业部、没有子公司的庞然大物(见后文《20000颗心一起跳动》),一个人独裁是不可能的。你以为任正非是神吗?那华为为何要招如此多的高级人才,“傻子”更容易把任正非当成上帝。任正非在华为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不要说权威是宝贵的管理资源,权威不等于独裁吧?!你还记得我在前面说到孙亚芳时一个对干部评价的故事吗?工作过的人都应该有体会,无论你领导怎么独断专行,怎么聪明绝顶,这下属的作用可是太大了,他虽然只是建议权,实际上因为领导的信息缺位,建议权也就因此成了决策权,领导只是最后按“Enter”罢了。慈禧独裁吧,一个小李子就能把她弄得晕头转向。所以,华为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任正非独裁(见后文《相信规律》)。
从1995年李一男主管研发到2000年李一男离开的5年间,正是华为发展最辉煌的时候,而直到1999年,李一男在华为中央研究部都是一人独大。
华为中央研究部高手如云,年轻气盛,即便不是高手,也都是高学历。作为研究部总裁,你没有几下子能把人服住?李一男当政5年,研发部人莫不对他交口称赞,服服帖帖。他离开华为创业后,上百的在华为是骨干以及担任重要职务的兄弟们先后聚在他的大旗下。截至现在,华为常务副总裁级别的人走过3个,高级副总裁走的更多,唯独,只有,仅仅只有李一男离开公司后,华为专门在《管理优化》报上登载了李一男的长篇辞职声明,大致意思是说他辞职不是因为华为亏待了他,只是想尝尝创业的滋味,感谢华为云云。你也看得出来,实际上这不仅是李一男的声明,还是任正非的声明,华为的声明。主要意图就是怕引起员工的震动,稳定军心。
李一男在华为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聪明绝顶的李一男
我没有见识过李一男的技术能力,但我曾经听无线研究部的总工唐东风满怀敬重地评价过李一男的聪明。有一次唐要向客户搞一个技术汇报,邀请李一男出席。由于李一男太忙,事先没有就技术进行沟通,在去会议室的楼梯上,李一男说:你给我把主要的东西讲讲吧。就是从1楼到2楼的距离,李一男到会场上竟然能滔滔不绝地把精华阐述得非常透彻,连唐本人都难以置信李一男领悟、掌握得如此之快。这是一项新技术,而且可以看出他事先不知这项技术的细节,因为他说的很多语言是唐的介绍,但如此专业的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全部掌握,理解丝毫没有偏差,而且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自然领袖的李一男
他在华为的权威我是领教过的。
1998年李一男除了负责研发外,还在市场部兼任产品行销部总裁,我那时在市场干部部负责测算市场部的奖金,市场部两个最主要的部门是产品行销部和国内营销部,华为历来认为客户经理(国内营销部)要比产品经理(产品行销部)重要,因此在我的测算中,客户经理的平均奖金是7万,产品经理的平均奖是6万,我把测算结果汇报到公司资深副总裁、干部部部长杨汉超那里,杨总沉思了一阵说:本来倒没什么问题,但现在李一男到了产品部,他那个部门少1万恐怕通不过吧。
就市场部而言,最大的官不是李一男,应是市场部总裁,因为市场部在公司的地位,市场部总裁、下属几大部门的头都是公司副总裁,当时在市场部任职的6位公司副总裁在华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年富力强一族,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掌握着核心部门的大权。论资历,谁都比李一男老,3位是1990年就进入华为公司的元老,最晚的两位是1993年进入公司,但人家好歹都是博士啊!论年龄,都普遍比李一男大5岁以上,只有胡厚昆比李一男大2岁,可胡是1990年进的华为。另外,李一男长期在中研部,到市场部来只能算是个新丁,而其他6位中的4位都是市场部元老级的人物,小米加步枪从市场上一步步做起来的。还记得我前文中说的制订“狼狈组织计划”的徐直军吗?他也是7大副总之一。
就是这样6位让华为人敬畏的副总裁(我相信不少人连他们的面都没见过,毕竟公司太大了),在市场部常委的会议上,只要李一男说话,6位副总裁基本鸦雀无声,认真听讲,如果没有他的意见,这结论是没法轻易下的。
华为没有政治级别,华为内部也没有谁有什么背景,同志们都是精英中的精品。如果你能力一般,仅凭职位高一点是不可能获得大家尊重的。就是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就算官比别人大,也不代表别人就一定要尊敬你。再说,除了孙亚芳外,华为的副总裁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可以说,李一男的权威一方面来自于他的职位和权力,更主要还是他的自然领袖风范。你要知道,在年龄上他还只是个毛头小伙,而且单薄文弱的……他在腰上挂个手机我都替他累!
朋友,25岁时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还在整天地想着买富康还是买夏利,是买商品房还是去摇经济适用房的号子,整天还在想着怎么样才能逗“朱科长”开心,工资怎么样才能涨到4500元吧!
#p#分页标题#e#
李一男在25岁时已是10个亿产值的华为公司副总裁,30岁时他已协助把华为带过了200亿的大关,他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华为的发展方向:程控交换机、几十个G的波分传输、代表未来的数据通信、通信技术的皇冠GSM、CDMA、数千人的招聘计划、盛大的市场策划、全球性的市场扩张战略的拍板,李一男都是核心决策层中的一员,甚至很多时候就是直接来自于他的决策。人家可是1995年的25岁啊。
我不太想得明白,如果华为公司是家上市公司,如果华为公司抛弃低调的舆论主张,如果华为是家生产日用品需在大众媒体上进行广告轰炸的公司,1.70米不到的身高,110斤不足的体重,是风就敢把他吹倒,年薪数百万却买了辆捷达车的25岁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李一男,在妙笔生花的记者那里将会生成怎样的文字!
摘自:
揭秘任正非与李一男的恩怨
2014年,华为电信设备、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三大板块同奏凯歌,年营收超过2870亿元,已是全球顶级企业。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员工数超过了15万人,公司人才济济。华为每年的招聘,都是从名校精挑细选。
不过,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现已年过七旬,本来是时间谈论接班人了,而最近几年媒体围绕华为接班人人选争论不休,有“子承父业”之说,有“女承父业”之说,也有从轮值CEO中选拔之说。然而,华为内部,对这一切却是轻描淡写,对接班人之事,并不愿意说起。
华为不谈接班人,有自己的道理,任正非现在还硬朗,精神矍铄,再干几年甚至十年都不成问题。但笔者想,在任正非眼里,再也没有人能跟李一男相比了。李一男是千里马,任正非是伯乐,最后他们却反目成仇,令人惋惜。
在华为,没有人比任正非更疼爱李一男了,他们情同父子,舆论一度盛传后者将接替任总的位置。这从任正非对的他信任可以看出。1993年6月,华中理工大学硕土毕业的李一男加入华为。此后,他在华为完成的一连串跳跃,业界无不目睁口呆。加入华为仅半个月,这位技术天才就被升任为主任工程师。仅用了2年时间,他被提拔为总工程师。而加入华为的第四年,他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当时,他年仅27岁。华为内部多少人对此羡慕嫉妒恨!
但李一男就是李一男,他的不安分因子,使他走上另一条路。2000年,李一男选择了“内部创业”,带着从公司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创立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并以华为企业网产品高级分销商的身份开始独闯江湖。
当时,任正非对李一男是信任的。李一男离开深圳之际,任老板在深圳五洲宾馆大举设下豪华宴,召集华为所有“总监级”以上高层为李一男“壮行”。对一向的低调的任正非来说,这不为多见。
令任正非想不到的是,李一男不再是原来那个李一男了!2002年,李一男挣脱主人手里的缰绳,成了一匹信马由缰的野马。此时,他已经不满足仅做分销商,彻底背离与华为的承诺,开始另起炉灶,并华从研发部门挖走了大批人马,推出属于港湾自己的产品。而此后,港湾在李的带领下迅速壮大,发展到了与华为抢客户的地步,致使华为受挫。
李一男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他是技术上的天才,也存有人格缺陷,不懂饮水思源。这一切,导致了任正非与李一男彻底决裂,由情同父子走上反目。
李一男的判走,严重影响到了华为的业绩。2001年到2003年,港湾的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47亿元、4.1亿元、10亿元,增长迅猛。相比之下,华为在这段时期却不顺心,3G研发见不到曙光,而忽略小灵通则让他与老对手中兴的差距缩短,在数据通讯产品上遭到港湾的挑战……
任正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此后,为了对付港湾,华为内部成立了“打港办”。凡是有港湾参与的领域,都有华为的身影,而且会不惜一切代打压对方。据说,有港湾参与竞标的项目,华为即便赔本也要拿下。毕竟,由于成立时间不久,积累不够,港湾在人力、财力上都与华为有巨大的距离,在这场消耗战中,港湾彻底败了。姜还是老的辣,李一男终究斗不过他的恩师。
熟话说,虎毒不食子。但任正非不是虎,他推崇“狼文化”。狼有团队协作精神,为了生存,它们会不顾一切地扑向下一块肉,但也会体现出自己的“兽性”的一面——为了结果,可以不要规则。李一男也是如此,这匹嗅觉灵敏的狼,走到了华为的对立面,跟自己的恩人反目。
李一男在自己公司陷入困境后,曾给任正非写信,希望自己的前老板高抬贵手,但被惹怒的任正非,没有搭理他。后来,港湾希望通过上市摆脱困境,被华为以知识产权问题破坏掉。再后来,被逼上绝路的港湾,又找到买主西门子准备出手,也被华为以知识产权为由阻拦。走投无路的港湾,放弃了抵抗。2006年6月6日,华为宣布收购港湾核心资产。至此,华为与港湾之间多年的恩怨宣告了结。
但任正非与李一男的恩怨没有了结。华为收购港湾,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消灭港湾,这一步从收购那天起,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至于第二个目的,是私人之间的,那就是任正非对李一男,这层恩怨太深。从表面上看是,华为给李一男副总裁的头衔,似乎不错。但事实上,李一男是打入冷宫。一个技术天才,在一家技术型公司,却只能干些技术之外的事情,其中的苦难以言说。
在重返华为的两年里,李一男被剥夺了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和参与权,被分配到手机部门。网络设备才是华为的强项,当时,手机部门是一个不赚钱的项目,产品以贴牌为主,为欧美运营商代工,手机上看不到华为的标识,只有扣下背盖,里面的电池才有华为标志。而且,当时华为手机业务一直在寻找出售机会。
据悉,李一男重返华为的第一天,就遭受到了不愉快。在他的办公室外面,很多人围观。为此,李一男不得不把透明的窗户蒙上。
重回的华为的两年,是李一男还债的两年,赎罪的两年。当然,他是被迫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据华为内部员工透露,任总是在通过李一男,向所有华为员工发出警示,希望能够以儆效尤。
后来,李一男去了百度等企业任职,但棱角已经磨平了。有人谴责李一男不懂感恩,将人情世故抛之脑后。在“狼文化”作用下,年少轻狂的李一男贪欲日益膨胀,沉迷对权与利的追求,最后与华为分道扬镳。
“李一男是个研发天才,但不是个市场天才,也不会用人,其实老老实实做数通产品,老任还是希望港湾成长起来的,但自从彭松来到港湾,通过收购做光传输,动了华为的根基,老任不拍死你?”原港湾公司的一位员工替李一男惋惜。
也有不愿具名的华为人说,李一男当时心智不成熟,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在这位人士看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离开华为,李一男没有了挪腾空间。但无论对李一男,还是对华为,这都是一大损失。
现在,华为的轮值CEO制度已十分成熟,也锻炼了几位核心高层的决策能力和承压能力。但,他们会是华为未来的接班人吗?任正非走出了与李一男不愉快的阴影吗?
李一男本人到底有多聪明,揭秘任正非与李一男的恩怨www.westtour.net/nrsh/20170508/5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