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都是有利益可言,这也是一个公司发展下去的前提,如果一个公司是在亏本经营,那么也没有经营的必要,因此公司的利润如果将会决定着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规模。公司的利润如何主要看的是净利润的构成,从净利润的构成上可以看出一个公司是否有发展下
公司经营都是有利益可言,这也是一个公司发展下去的前提,如果一个公司是在亏本经营,那么也没有经营的必要,因此公司的利润如果将会决定着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规模。公司的利润如何主要看的是净利润的构成,从净利润的构成上可以看出一个公司是否有发展下去的必要。
净利润是未分配利润吗?
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不是等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还包含上年的未分配利润,如果上年没有未分配利润,就是相等的。
资本公积加未分配利润不等于净利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本年利润分配数减期出余额数。等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上市公司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反映上市公司累积未分配利润或累计未弥补亏损。由于各种原因,如平衡各会计年度的投资回报水平,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不予以全部分完,剩下一部分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这样,一年年的滚存下来,结余在“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上,它反映的是历年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同样道理,上一年度未弥补亏损,留待以后年度弥补,以后年度又发生亏损继续滚存下来,结余在“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上,它反映的是历年累计的亏损,记为负数。
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在交完所得税后,会按其净利润进行以下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分配优先股股利;(5)分配普通股股利。在进行完这些步骤后,剩下的才是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的构成是什么?
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构成比例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净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通过对净利润的来源,分析贡献度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其收入的健康程度、可持续程度等。而其他业务利润中的投资收益,可以从上市公司投资性质进行判断,如非控股型、一次性、可持续性投资,关键是其投资收益是否可持续。
此外,分析财务报表中的财务费用,主要看以下几步:首先,要看上市公司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在不考虑利率变化的因素中,着重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杠杆运用是否合理,判断风险程度;其次,要看其负债是短期还是长期,是否在进行“滚动融资”的操作;最后,要细看公司节省财务支出方法的合理性。
利润相关计算公如下: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