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对这个家园,现在人类的研究并没有很深,从目前来看,人类对地球的了解仅仅是表面的了解,地球是一个椭圆体,而我们生活的只是地球表面,地球的构造包括地核、地幔、地壳,而我们生活的区域就是地壳的外表层,那么什么是地壳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对这个家园,现在人类的研究并没有很深,从目前来看,人类对地球的了解仅仅是表面的了解,地球是一个椭圆体,而我们生活的只是地球表面,地球的构造包括地核、地幔、地壳,而我们生活的区域就是地壳的外表层,那么什么是地壳呢?
地表与地上有什么区别
地表指地球的表面,即地壳的最外层 ,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单元,并且由此分化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
陆地是地表未被海洋淹没的部分,虽然面积仅占全球面积的29%,但它却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及主要的活动场所。人类自起源以来,就以陆地为生存依托,在陆地上生息、繁衍、劳动、并且使陆地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陆地是地球上人地关系最密切的人类家园。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地表的起伏状况和地形的坡度、坡向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平原地区地表宽阔平坦,利于机械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适合发展规模农业。而丘陵、山区地表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如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
地表的坡度越大,土壤受侵蚀越强。坡度在3度到7度就要采取等高种植,超过7度就需要修筑梯田,超过25度的山地则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只适宜发展林业或留作自然保护地。坡向造成太阳辐射和水分条件的差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南坡比北坡接受太阳辐射多,光照和热量条件好;但蒸发强烈,水分条件比北坡差,林木不如北坡茂盛。
而地上通俗的讲就是大地的上面(空气层),地表和地上的区别就是地上指的是一个区域,而地表指的是实体。
地表的厚度是多少?
如果站在地球极点,那么从地表到地心约为6 356.8千米;如果站在赤道上,从地表到地心约6 378.1千米。两者相差21.3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椭圆球体。如果站在位于南纬1°28′、西经78°48′的南美洲的钦博腊索山顶(海拔6 272米),那么到地心的距离就有6 384.1千米,这是地球最厚的地方,比从世界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到地心的距离还多2 151米。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指的是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地质的一部分,是根据地球内部的不同组成而区分出来的层;而地表指的就是地球的外面,表面,是在地壳之外,不属于地质的组成部分,仅仅指地球表面的各种事物.
经过人类长期以来对地球的认识和科学探测,已知地球是一个南北两极半径稍短的椭球,赤道半径稍长,两者相差21公里,平均半径是6371公里。其球体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壳是由各种不均匀的岩石组成,除地表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沉积岩、风化土和海水外,主要是花岗岩一类的物质组成。
地壳的厚度,在地球全部结构中,只占极薄的一层,据新近的探测资料报道,它的平均厚度为17公里。当然,由于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有些地方地壳就较厚,如 国西藏高原达到四五十公里;有些地方很薄,如在大洋深处,地壳只有几公里。人们所说的地厚应该说就指的是地壳这一层。科学家们了解的地幔则是约有2900公里厚、非常坚硬、有很大刚性的橄榄岩一类的物质。推测地幔以下的地核则是由温度很高的液态物质组成的。